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下工程日益增多的背景下,广州从化区的各类基坑支护工程频繁采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适应性强等优点,使其在市政、房建及水利项目中广泛应用。然而,广东地区气候多变,尤其是从化地处粤北山区与珠三角过渡带,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频发,对拉森钢板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施工安全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天气预警应对机制,已成为保障支护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施工单位应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实时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特别是强降雨、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同时,在施工现场部署小型气象站,监测局部区域的风速、降雨量、温湿度等参数,实现数据的动态采集与分析。一旦气象部门发布黄色及以上级别的预警(如暴雨黄色预警、台风蓝色预警),项目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对支护结构进行全面排查。
在暴雨天气来临前,重点检查拉森钢板桩的打入深度、锁口连接紧密度以及支撑体系的完整性。雨水渗透可能导致土体软化,降低侧向土压力的承载能力,进而引发桩体倾斜或位移。为此,应在基坑周边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地表水能迅速排出,避免积水浸泡支护结构。同时,加强对基坑边坡的监测频率,利用全站仪或自动化监测设备实时采集位移、沉降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变化趋势,立即采取加固措施,如增设内支撑、补打钢板桩或施加预应力锚索。
台风天气带来的强风同样不容忽视。虽然拉森钢板桩主要承受水平土压力,但大面积暴露在外的桩体在强风作用下可能产生振动或局部失稳,尤其当支护高度较大时更为明显。此时,应提前加固临时围挡,确保其与钢板桩连接牢固;对于已安装但尚未回填的支护段,可采用斜撑或缆风绳进行临时固定,防止倾覆。此外,所有现场设备、材料应妥善固定或转移至安全区域,避免被风吹落造成二次伤害。
高温天气虽不直接影响钢板桩的力学性能,但会加剧施工人员的疲劳,影响作业效率与安全操作。持续高温还可能导致钢材热胀冷缩效应增强,特别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季节,需关注锁口间隙的变化,防止因膨胀导致锁口脱开。建议在高温时段调整作业时间,避开中午烈日,增加通风降温设施,并为工人提供充足的防暑物资,确保施工队伍状态良好。
除了自然天气因素,还需考虑季节性水文变化的影响。从化区雨季集中在每年4月至9月,期间地下水位上升明显,易造成基坑底部隆起或管涌现象。对此,应在支护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止水要求,采用双排钢板桩或结合旋喷桩形成封闭止水帷幕。同时,配备足够功率的抽水泵组,确保在突发强降雨时能及时排除基坑积水,维持干作业环境。
在应急响应机制方面,项目部应成立专项天气应对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定期组织演练。预案内容包括人员疏散路线、设备撤离方案、结构加固流程及对外联络机制。所有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均需接受培训,熟悉预警信号含义及应对措施。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快速反应、有序处置,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最后,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也日益重要。通过BIM技术建立支护结构三维模型,结合物联网传感器实现结构健康监测,可实时掌握钢板桩的受力状态与变形情况。当系统自动识别到风险阈值超标时,即时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端,实现“智能预警+人工干预”的双重保障。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区拉森钢板桩租赁支护工程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时,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构建覆盖监测、预警、响应、处置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支护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确保工程建设在各种气候环境下平稳推进,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