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增城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各类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在这些工程中,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支护效果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临时围堰等场景。然而,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拉森钢板桩租赁与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监测指标体系,对保障施工安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噪声污染是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最显著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打桩作业通常采用振动锤或液压锤进行沉桩,会产生高强度的机械噪声,尤其是在居民区或学校附近施工时,容易引发周边群众的投诉。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白天施工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5分贝。因此,在增城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项目中,必须设置噪声监测点,定期采集数据,并采取降噪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设置隔音屏障、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确保噪声控制在法定限值以内。
其次,振动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环保监测内容。打桩过程中产生的地面振动可能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尤其在地质条件较软或临近老旧建筑区域更为敏感。依据《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0070-88),住宅、文教区的铅垂向Z振级昼间不得超过70dB,夜间不得超过67dB。为此,在施工前应进行振动影响评估,布设振动监测仪器,实时监控振动传播情况,必要时调整打桩速率或采用静压植桩技术,以降低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扬尘污染同样是环保监管的重点。尽管拉森钢板桩本身为金属构件,不产生大量粉尘,但在场地平整、运输车辆进出、土方开挖等配套作业中仍可能产生扬尘。特别是在干燥、多风季节,若未采取有效防尘措施,将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及相关地方规定,施工现场应配备雾炮机、洒水车,设置围挡和冲洗平台,确保PM10和PM2.5浓度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同时,建议在施工区域边界布设颗粒物在线监测设备,实现动态监控与预警。
此外,水体污染风险也不容忽视。在临近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若止水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泥浆外溢或地下水污染。特别是在增城境内河网密布,生态保护要求较高的背景下,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废水的排放。所有泥浆水应经沉淀池处理后循环使用或达标排放,严禁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水质监测应重点关注pH值、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和石油类物质等指标,确保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要求。
最后,固体废弃物管理也是环保监测的重要环节。虽然拉森钢板桩可重复租赁使用,属于绿色建材,但在施工过程中仍会产生少量废焊渣、包装材料、废弃油脂等一般工业固废。这些废弃物若处置不当,可能造成土壤污染或视觉污染。因此,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制度,危险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普通废弃物分类收集并运至指定消纳场所,杜绝随意倾倒行为。
综上所述,广州增城区在推进拉森钢板桩租赁与支护工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环保监测指标体系,涵盖噪声、振动、扬尘、水质及固废等多个维度。通过科学布点、实时监测、动态调控和信息公开,不仅能有效控制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智慧工地技术的发展,建议推广物联网传感器与大数据平台结合的应用模式,实现环保数据的自动化采集与智能分析,进一步提升环境管理水平,推动增城区工程建设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