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广州从化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尤其是在地铁、地下管廊、深基坑工程等施工项目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其具有施工便捷、止水性能好、适应性强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监测手段加以保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拉森钢板桩支护方案安全监测阈值体系,对于确保施工安全、预防坍塌事故、保护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拉森钢板桩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主要承受土压力、水压力以及施工荷载的作用,若支护系统发生过大变形或失稳,极易引发边坡滑移、地表沉降甚至周边建筑物开裂等严重后果。为此,在从化区的实际工程中,必须结合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建筑分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监测方案,并设定明确的监测预警阈值。
首先,水平位移监测是评估钢板桩支护稳定性的关键指标之一。通常采用测斜仪对桩体不同深度的侧向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及相关地方规范,结合从化区软土和砂质黏土为主的地质特点,建议将累计水平位移预警值设定为基坑深度的0.3%~0.5%,且最大不超过30mm;控制值则应控制在40mm以内。当监测数据接近预警值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如增设内支撑或锚索。
其次,地表沉降监测同样不可忽视。基坑开挖引起的应力释放会导致周围土体下沉,进而影响临近道路、管线及建筑物的安全。一般情况下,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在基坑边缘外1~2倍基坑深度范围内。从化区多数项目位于城乡结合部,周边存在较多低层民房,因此对沉降控制要求较高。建议设定地表沉降预警值为20mm,控制值为30mm。若连续两天沉降速率超过3mm/d,也应视为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并处理。
第三,支撑轴力监测是判断内支撑系统工作状态的重要依据。钢管支撑或混凝土支撑在受力过程中可能发生屈曲或断裂,因此需通过安装轴力计实时掌握其受力变化。结合从化地区常见基坑深度(6~12米),建议将支撑轴力预警值设定为设计允许值的70%,控制值为设计值的85%。一旦超过控制值,应立即停止开挖作业,并检查支撑连接节点是否松动、变形,必要时增加临时支撑。
此外,地下水位监测在拉森钢板桩支护中尤为关键。由于钢板桩具备一定的止水功能,但接缝处仍可能存在渗漏风险,特别是在雨季或高水位区域。从化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较大,地下水活动频繁。因此,应在基坑内外布设水位观测井,实时监控水位变化。建议将坑外水位下降预警值设定为500mm,防止因降水过量导致地面沉降或邻近建筑物基础脱空。
最后,周边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变形监测也是整体安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距离基坑边缘小于1.5倍基坑深度的既有建筑,应设置沉降观测点和倾斜监测装置。墙体裂缝宽度发展速率超过0.1mm/d,或累计裂缝宽度超过3mm时,应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对燃气、供水、电力等重要管线,应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确保第一时间发现位移或破损迹象。
在整个监测过程中,应建立“三级预警机制”:黄色预警(达到预警值)、橙色预警(接近控制值)、红色预警(超过控制值)。每级预警对应不同的响应措施,包括加强监测频率、暂停施工、组织专家会诊、实施加固补强等。所有监测数据应接入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动态可视化监控,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区在推广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同时,必须配套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监测体系,并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和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各项监测阈值。只有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测与预警,才能有效防范支护结构失稳风险,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维护周边环境稳定,推动城市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