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和规范性备受关注。广州白云区作为广州市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市政、房建及地下空间开发项目密集,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利用的临时支护结构材料,在各类深基坑、河道整治、管沟开挖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确保施工安全、保障周边环境稳定,政府相关部门对拉森钢板桩租赁及支护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检查与配置要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
首先,拉森钢板桩的租赁单位必须具备合法资质。根据《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文件规定,从事钢板桩租赁的企业需持有工商营业执照,并具备相应的设备维护能力与技术支撑团队。租赁合同中应明确钢板桩的型号(如SP-IV型)、长度、数量、使用期限及维护责任,同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和第三方检测报告。白云区住建局在日常巡查中重点核查租赁单位是否建立设备台账,是否对进场钢板桩进行变形、锈蚀、锁口完整性的检查记录,杜绝“带病”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在支护方案设计方面,施工单位须委托具有岩土工程设计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地质勘察资料分析、支护结构计算、内支撑或锚索布置、降水措施、监测布点以及应急预案等。针对白云区常见的软土地层特点,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地下水位高、土体承载力低等因素,合理确定钢板桩入土深度与支撑间距。对于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深基坑工程,方案必须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备案。政府检查时重点关注方案的合规性、计算书的完整性以及是否结合现场实际调整优化。
施工过程中,政府监管部门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开展动态巡查。检查内容涵盖钢板桩打设垂直度控制(偏差不得大于1/100)、锁口连接严密性、冠梁与支撑安装质量、焊接节点强度等关键工序。现场必须配备全站仪或经纬仪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整体支护体系的稳定性。同时,要求施工单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做好临边防护,防止机械碰撞导致支护失稳。
监测体系的建立是政府检查的重点之一。按照规范要求,基坑周边需布设沉降观测点、水平位移测点及地下水位监测井,监测频率根据基坑等级确定,一般不少于每日一次。数据需实时上传至广州市智慧工地监管平台,实现可视化管理。一旦出现位移速率突增、支撑轴力超限等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预警,督促施工单位启动应急响应。白云区安监站在抽查中发现,部分项目存在监测点被覆盖、数据记录不全等问题,已责令限期整改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
此外,政府还强调绿色施工与资源循环利用。拉森钢板桩属于可周转材料,鼓励采用租赁模式减少资源浪费。检查中会核实钢板桩退场后的修复情况,推动建立区域内的统一调配机制,提升设备利用率。对于长期闲置或报废处理的钢板桩,要求企业提供环保处置证明,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最后,人员培训与应急管理也是检查不可或缺的部分。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定期接受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应配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备用支撑构件、抽水泵、沙袋等,并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应急演练。政府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开展执法检查,对未按方案施工、隐瞒安全隐患的行为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后续工程建设。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区通过严格的资质审查、科学的设计审批、全过程的施工监管、智能化的监测手段以及闭环的应急管理,构建了拉森钢板桩租赁与支护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体系。这不仅提升了区域建设工程的本质安全水平,也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智慧监管技术的深入应用,白云区有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坑支护工程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