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测量控制网的建立是确保工程精度和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尤其在涉及深基坑支护、地下结构施工等复杂工况时,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大都市,近年来城市建设迅猛发展,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地下管廊等项目密集推进。在此背景下,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重复使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在广州地区的市政工程与深基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确保拉森钢板桩施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测量控制网显得尤为关键。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的相关要求,测量控制网应以“统一规划、分级布设、逐级控制、满足精度”为基本原则。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前,必须首先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平面与高程控制网,作为整个施工过程的测量基准。该控制网通常由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两级构成。首级控制点应利用城市已有高等级控制点进行联测,确保其坐标系统与广州市城市测绘基准一致,一般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并通过GPS静态观测或导线测量方式获取高精度数据。加密控制点则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布局和钢板桩布置范围进行布设,点位应选择在稳定、通视良好且便于长期保存的位置,避免受到施工机械扰动或堆载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控制网的布设需充分考虑拉森钢板桩的施工特点。由于钢板桩通常沿基坑周边连续施打,对轴线定位、垂直度及标高控制要求极高,因此控制点的密度和精度必须满足施工放样需求。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的规定,用于基坑支护结构施工的控制网,其平面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10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5mm。为此,在控制网平差计算时,应采用严密的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处理,确保各项精度指标达标,并提交完整的控制网成果报告,包括点之记、坐标成果表、精度评定资料等。
此外,测量控制网的维护与复测同样不可忽视。在拉森钢板桩施工期间,受地下水位变化、土体变形及重型机械振动等因素影响,控制点可能发生位移或沉降。因此,必须建立定期复测机制,特别是在每阶段钢板桩施打前后,应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偏差超出允许范围,应及时修正或重新布设。同时,建议在施工现场设置不少于三个稳定的检核点,用于日常测量工作的校验,提升整体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5-2020)中也明确指出,钢结构构件的安装定位应以有效的测量控制网为依据,确保构件位置、标高和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拉森钢板桩而言,其施打过程中的导向架安装、桩体垂直度控制以及最终闭合段的对接,均依赖于高精度的测量引导。因此,测量人员应在控制网基础上,采用全站仪或电子经纬仪进行实时监测,结合水准仪进行高程传递,实现全过程动态控制。
最后,测量控制网的建立还需与信息化管理手段相结合。随着BIM技术和智慧工地系统的推广,测量数据可集成至项目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监控与预警分析。例如,通过将控制网点坐标导入三维模型,可提前模拟钢板桩布置路径,优化施工方案;同时,利用自动化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与控制网基准比对,可及时发现异常变形趋势,为基坑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开展拉森钢板桩施工,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测量规范建立科学、稳定、高精度的测量控制网。这不仅是保证施工精度的技术前提,更是保障工程安全、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只有在规范指导下,结合本地地质条件与施工环境特点,才能真正实现测量工作的标准化、精细化和智能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