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基坑支护工程作为深基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周边建筑物的稳定。广州黄埔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发展区域,近年来各类市政、房建项目密集推进,拉森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止水性能良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中。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租赁管理不规范、施工操作不当、监管不到位等因素,拉森钢板桩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亟需开展系统性的安全排查与整治。
首先,应重点关注拉森钢板桩的租赁环节。目前,黄埔区内部分施工单位为节约成本,倾向于选择价格低廉的租赁服务,而忽视了钢板桩的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一些租赁单位提供的钢板桩存在锈蚀严重、锁口变形、局部开裂等问题,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整体稳定性。此外,部分租赁合同未明确责任划分,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责任难以追溯。因此,建议建立统一的拉森钢板桩租赁备案制度,要求租赁单位提供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及维修保养记录,并由第三方检测机构对进场钢板桩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达标。
其次,施工现场的安装与打设过程是安全隐患高发环节。拉森钢板桩的打入深度、垂直度、咬合紧密度等参数直接影响支护效果。在实际作业中,部分施工队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采用老旧或未经校准的打桩设备,导致钢板桩倾斜、锁口脱开甚至断裂。特别是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如软土层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若未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支护设计,极易引发基坑侧壁坍塌、周边地面沉降等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配备具备资质的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规范要求。
再者,基坑监测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不容忽视。拉森钢板桩支护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土压力、水压力、车辆荷载等多种因素影响,若缺乏实时监测,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当前,部分项目虽设置了监测点,但存在监测频率不足、数据记录不完整、预警机制缺失等问题。建议在基坑周边布设位移、沉降、倾斜、水位等多维度监测点,并接入智能化监控平台,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异常报警。一旦监测数据超出预警值,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加固、回填或疏散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此外,周边环境的安全防护也需同步加强。黄埔区部分基坑临近既有道路、管线或建筑物,钢板桩支护失效可能造成交通中断、管线破裂甚至房屋倾斜。因此,在施工前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方案。例如,在靠近地铁线路或重要市政设施的区域,应提高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并设置隔离桩或注浆加固带,减少施工扰动。同时,应加强与相关产权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快速响应。
最后,监管部门应强化全过程监督执法。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定期组织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租赁单位资质、施工方案审批、现场作业规范及监测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同时,可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将钢板桩使用信息、施工进度、监测数据等纳入统一平台,提升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广州黄埔区在推进城市建设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拉森钢板桩租赁与基坑支护中的安全隐患。只有从材料源头、施工过程、监测预警到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协同发力,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水平必将持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