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市番禺区进行的拉森钢板桩施工项目中,由于其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土体稳定性相对较差,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引发周边地层沉降、邻近建筑物倾斜甚至地下管线破裂等风险。为有效控制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障工程安全与公共安全,沉降监测作为一项关键的技术管理措施,必须在施工分包合同中予以明确和规范。
首先,在分包合同中应明确规定沉降监测的责任主体。通常情况下,总承包单位负责整体项目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而具体施工任务则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分包单位承担。针对拉森钢板桩施工这一高风险作业环节,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分包单位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监测机构实施沉降监测工作,或由分包单位自行组建符合标准的监测团队,并报总承包单位及监理单位审核备案。同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分析与报告提交应由分包单位负责组织落实,确保全过程可追溯、可问责。
其次,合同中需详细规定沉降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技术要求。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及相关地方规范,监测点的布置应覆盖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的关键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基坑边缘外侧1.5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地面、临近建筑物基础、地下管线位置、道路及既有结构物等。对于广州番禺区常见的软土地基,建议加密布设监测点,尤其是在靠近居民区、学校、市政主干道等敏感区域时,应设置不少于3个断面的沉降观测点,每断面不少于5个测点。此外,监测频率也应在合同中明确:施工期间原则上每日至少观测一次;若遇强降雨、连续降水或监测值接近预警阈值时,应加密至每日两次或实时动态监测。
第三,合同应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预警机制作出强制性约定。所有原始监测数据须采用电子化手段实时上传至项目管理平台,并由监理单位和总承包单位同步查看。一旦监测数据显示累计沉降量超过设计允许值的80%,或单日沉降速率突增超过2毫米/天,系统应自动触发预警,分包单位须在2小时内向总包、监理及建设单位提交书面分析报告,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若出现红色预警(如沉降速率持续超标或邻近建筑出现裂缝),分包单位有义务暂停相关施工作业,配合总包单位组织专家论证并采取加固、回灌或其他补救措施,直至风险解除方可复工。
第四,合同中应设定明确的违约责任条款。若因分包单位未按约定开展沉降监测、伪造监测数据、延误预警响应或未执行停工指令而导致周边环境受损或发生安全事故,分包单位应承担全部经济赔偿责任,并接受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处罚。情节严重的,总承包单位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将其列入企业合作黑名单。反之,若分包单位严格执行监测要求,及时发现隐患并协助化解风险,可在合同中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其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最后,考虑到广州地区雨季较长、台风频发的气候特点,合同还应补充极端天气下的应急监测条款。例如,在发布暴雨黄色及以上预警时,分包单位须提前增加监测频次,并安排专人值守,确保通讯畅通。同时,监测设备应具备防水、防雷功能,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数据中断。
综上所述,在广州番禺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分包合同中科学、严谨地设置沉降监测条款,不仅是履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必然要求,更是防范工程风险、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通过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技术标准、强化过程管控与责任追究,能够有效提升施工安全水平,促进项目顺利推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各参建单位应在签订合同时高度重视此类条款的制定与执行,共同构建安全、可控、可持续的城市建设环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