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园林绿化工程中,随着城市空间的日益紧张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既有绿植的干扰,已成为设计与施工方共同关注的重点。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的支护结构材料,因其施工周期短、可重复利用、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等优点,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土方支护与根系保护。本文将围绕“拉森钢板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保护绿植根系”的主题,重点介绍五大关键工艺要点。
在使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园林绿化施工前,首要任务是进行精准的现场测量与定位。施工人员需结合绿化图纸与现场实际地貌,明确每棵需要保护的树木及其根系分布范围。通常情况下,树木主根及主要侧根集中在树冠投影区域以内,因此在此区域内应尽量避免重型机械作业及开挖扰动。
通过高精度GPS或全站仪设备进行测量放线,确保钢板桩施工位置与树木保持安全距离。建议在距树干至少2米范围内不采用振动沉桩方式,以防止震动波对根系造成损伤。同时,在复杂地形中可采用分段施工、局部支护的方式,提高施工灵活性与安全性。
传统打桩方式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振动,容易导致土壤密实度变化,破坏植物根系周围的毛细结构,甚至引起根部断裂。因此,在园林绿化项目中使用拉森钢板桩时,应优先选用液压静压打桩机或高频低振锤等低扰动设备。
这类设备在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幅度显著降低,有效减少了对周围土壤结构和植物根系的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地面振动值,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节奏和顺序,确保施工过程平稳可控。
钢板桩的插入深度与布置间距直接影响其支护效果及对地下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一般而言,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钢板桩的埋深应控制在满足支护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浅,通常控制在1.5~3米之间,具体数值需根据土质条件、地下水位及挖掘深度综合确定。
此外,合理的桩间距能够有效平衡支护强度与施工效率。通常推荐采用咬合式排列,桩与桩之间紧密连接,形成连续墙体,从而在保证支护效果的同时减少对土壤的穿刺面积,降低对植物根系的直接伤害。
在靠近绿植区域进行土方开挖时,应采取分层、分段、逐步推进的开挖策略,避免一次性大面积开挖造成的土壤应力突变和根系暴露。每一层开挖完成后,立即安装拉森钢板桩并进行临时支撑,防止边坡坍塌及根系裸露。
对于特别珍贵或根系发达的树木,可在钢板桩内侧加设钢支撑或木模板等辅助结构,进一步增强支护稳定性。同时,可在开挖过程中铺设防渗布或透气性良好的覆盖物,防止水分流失和土壤干燥,为植物根系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
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场地清理与植被恢复工作。拆除钢板桩时也应采用低扰动方式,避免拔桩过程中带出土体而破坏植物根系。拔桩后留下的空隙应立即用细粒土回填并夯实,必要时可加入有机肥或保水剂,促进土壤结构恢复与植物复壮。
此外,施工单位应对受影响区域的植物进行为期数月的持续监测,观察其生长状态、叶片颜色、落叶情况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发现植物出现生长不良迹象,可通过输液、施肥、松土等方式进行干预,确保绿化成果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拉森钢板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工程效率,更为保护既有绿植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精准定位、低振动施工、合理设置桩深与间距、科学分层开挖以及施工后恢复与监测等五大要点,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施工”。在未来城市绿化建设中,这种兼顾生态保护与工程实施的技术手段,将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