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太平镇的广袤农田中,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始终是当地农民和政府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降雨频发,以及部分区域地势低洼、土壤承载力差等问题日益凸显,农田排水不畅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软土地基上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或水利改造工程时,如何确保施工安全与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此背景下,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环保且可重复利用的支护结构,在农田排水系统建设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从化太平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边缘,土层以淤泥质黏土和粉质黏土为主,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这类土壤含水量高、压缩性强、承载能力低,一旦遭遇外部荷载或地下水位变化,极易发生沉降、侧向滑移甚至塌陷。在传统的农田排水沟渠开挖过程中,若未采取有效的边坡支护措施,不仅施工风险大,还可能破坏周边耕地结构,影响农作物生长。而拉森钢板桩因其具有高强度、良好的止水性能和快速安装的特点,恰好能够应对这一挑战。
拉森钢板桩通过机械振动或静压方式打入地下,形成连续的挡土挡水墙体,能够在不破坏原有土体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支撑开挖面,防止塌方。在太平镇某农田排水整治项目中,施工单位采用U型拉森钢板桩(常用型号为SP-IV),桩长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设定为8至12米,确保桩端进入相对稳定的持力层。施工前,技术人员对场地进行了详细的地质钻探和水文分析,明确了地下水位高度及软土层分布情况,从而科学设计钢板桩的布设间距与入土深度。
施工过程中,首先沿规划排水沟两侧放样定位,随后使用履带式打桩机将钢板桩逐根咬合打入。由于农田作业空间有限,施工团队选用了小型化、机动性强的设备,并严格控制打桩噪音与振动,避免对周边作物造成不利影响。钢板桩安装完成后,内部进行分层开挖,同时设置临时内支撑以增强整体稳定性。排水沟底铺设碎石垫层并埋设预制混凝土排水管,最后回填透水材料并拔除钢板桩(部分可回收再利用),实现绿色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不仅提升了施工安全性,还显著改善了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钢板桩形成的临时围护结构有效阻隔了外部地下水渗入作业区,保证了干地施工条件;同时,其良好的密封性减少了施工期间对周边土壤的扰动,保护了农田生态。项目建成后,排水沟渠排水能力提升约40%,雨季积水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极大缓解了低洼田块的内涝问题,保障了水稻、蔬菜等作物的正常生长周期。
此外,拉森钢板桩的应用也体现了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向精细化、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趋势。相比传统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挡墙,钢板桩施工速度快、占地少、可拆卸重复使用,综合成本更低,尤其适合季节性强、周期短的农业工程项目。对于像从化太平这样兼具生态保护与农业生产双重使命的区域而言,这种兼顾效率与环保的技术路径无疑更具推广价值。
当然,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边界。在软土地基上使用拉森钢板桩仍需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必须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测,避免因桩长不足导致整体失稳;二是要合理设计排水系统与支护结构的衔接,防止长期运行中出现渗漏或腐蚀问题;三是应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操作规范,防止对地下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广州从化太平地区在农田排水工程建设中引入拉森钢板桩技术,不仅是应对软土地基施工难题的有效手段,更是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它既解决了现实中的排水困境,又为今后类似地区的水利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此类融合工程技术与生态理念的创新做法,将在广袤的田野上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