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荔湾龙津路软土地基拉森钢板桩施工步行街导流

发布时间:2025-11-26

在广州荔湾区龙津路步行街的改造工程中,城市更新与交通疏导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广州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津路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密集的商业人流。近年来,为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排水系统及地下管线布局,相关部门启动了步行街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然而,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广泛分布软土地基,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并实施科学导流措施,成为保障工程安全与城市运行秩序的

在广州荔湾区龙津路步行街的改造工程中,城市更新与交通疏导的矛盾日益凸显。作为广州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津路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密集的商业人流。近年来,为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水平、改善排水系统及地下管线布局,相关部门启动了步行街综合管廊建设工程。然而,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广泛分布软土地基,给施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并实施科学导流措施,成为保障工程安全与城市运行秩序的关键手段。

龙津路沿线地层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为主,属于典型的软土地基。这类土体具有高含水量、低强度、高压缩性等特点,在开挖过程中极易发生侧向位移、基坑隆起甚至坍塌等风险。若采用传统放坡开挖或普通支护方式,不仅占地大、影响周边建筑稳定,还可能引发路面沉降,危及行人安全。因此,必须选用一种既能有效挡土止水,又对周边环境扰动小的支护结构。拉森钢板桩因其良好的抗弯性能、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快速施工优势,成为本项目的首选方案。

拉森钢板桩通过机械振动或静压方式打入地下,形成连续封闭的围护墙体,能够有效抵抗土压力并阻隔地下水渗入基坑。在龙津路施工段,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数据,选用了SP-IV型钢板桩,单根长度12米,咬合紧密,确保整体稳定性。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既有地下管线进行了详尽探测,并结合BIM模型进行三维模拟,优化打桩顺序和支撑布置。特别是在临近骑楼建筑区段,采用分段跳打、控制沉桩速率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振动对老旧房屋的影响。

由于施工区域位于繁华步行街,日常人流量大,如何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同时维持基本通行功能,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难点。为此,施工单位制定了“动态导流、分区作业”的交通组织方案。将全长约800米的施工带划分为六个工区,每个工区独立围蔽施工,其余区域保持开放。通过设置临时步道、引导标识和语音提示系统,引导市民绕行安全通道。同时,在高峰时段增派协管员现场指挥,确保人流有序流动。

导流路径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商户出入口、公交站点衔接以及视障人士通行需求。临时步道采用防滑透水材料铺设,宽度不小于3米,并配备夜间照明设施。对于部分因施工不得不封闭的路段,提前一周通过社区公告、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告知公众,并联合周边商场开通内部连廊作为替代路径。此外,项目方还建立了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如暴雨导致积水倒灌),可迅速启动抽排设备并调整导流路线。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监测工作贯穿始终。在钢板桩顶部及邻近建筑物上布设了自动化位移传感器和倾斜仪,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云平台分析预警。监测结果显示,最大地表沉降控制在8毫米以内,周边建筑未出现明显裂缝,证明拉森钢板桩支护体系在软土地基条件下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工程还注重环保与文明施工。所有钢板桩均采用租赁模式,完工后统一回收再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施工现场配置雾炮机和隔音屏障,降低扬尘与噪音污染;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清运,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这些举措赢得了周边居民和商户的理解与支持。

龙津路步行街的改造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的体现。面对软土地基带来的技术难题,通过科学选型拉森钢板桩、精准实施导流方案、强化全过程监控,成功实现了“施工不停街、安全有保障”的目标。这一实践为广州乃至全国类似历史街区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未来,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更多老旧街区将面临类似的施工挑战。而龙津路案例表明,只要坚持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统筹安全、效率与民生需求,就能在有限空间内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也正是现代城市建设应有的温度与智慧。

18665609899 CONTACT US

公司:湖南翔之乐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联西社区凯旋城住宅小区4栋906号

Q Q:2815047754

Copyright © 2022-2025

湘ICP备2025127619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656098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