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广州从化的良口镇,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工程在提升区域交通与公共服务能力的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保护要求。近年来,在多个河道整治、道路扩建及地下管网施工项目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利用的临时支护结构被广泛采用。其不仅具备良好的抗渗性和稳定性,还能有效减少开挖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因此成为深基坑支护和临水工程中的首选方案之一。
然而,任何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在生态敏感区域。良口镇地处流溪河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区域内分布着湿地、林地以及多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在使用拉森钢板桩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成为相关部门和技术单位关注的重点。
为确保施工期间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广州市从化区市政管理部门联合环保监测机构,在良口镇多个重点工程项目中引入了“生态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实时数据采集为核心,结合远程监控、水质分析、噪声与振动监测等手段,全面评估钢板桩施工对空气、水体、土壤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在打设拉森钢板桩前即布设了多个生态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分布在施工区域周边50至200米范围内,涵盖地表水采样点、地下水观测井、空气质量检测仪以及声环境监测设备。特别是在临近流溪河支流的施工段,增设了水体浊度、溶解氧、pH值和重金属含量的连续监测装置,确保施工过程中无污染物排入河道。
此外,针对钢板桩打入时产生的振动问题,技术人员采用了低噪音液压打桩机,并设置减振沟和隔振屏障,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居民和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通过高频振动传感器实时记录地面加速度变化,一旦超过预设阈值,系统将自动报警并暂停作业,从而避免对地下生态结构(如根系层、微生物群落)造成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生态监测工作还特别关注了施工对鸟类迁徙路径和两栖动物活动的影响。良口镇是多种候鸟的重要停歇地,部分施工区域靠近湿地保护区边缘。为此,项目组聘请了生态学专家开展季节性生物调查,利用红外相机和声音识别技术追踪鸟类活动频率和种类变化。结果显示,在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避开繁殖季和迁徙高峰期)并采取隔音措施后,主要物种的活动模式未发生显著改变。
在材料管理方面,“租赁”模式的推广也为生态保护带来了积极影响。过去,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长期占用钢板桩或随意堆放废弃构件,导致土地占用和资源浪费。而现在,由专业公司统一提供拉森钢板桩租赁服务,实行“按需调配、定期回收、集中维护”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提高了材料周转率,减少了重复生产和运输带来的碳排放,也避免了施工现场因材料堆积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租赁使用的钢板桩在退场前均需经过严格清洗和检测,防止油污、锈蚀物或其他有害物质残留进入土壤或水体。这一闭环管理体系,体现了绿色施工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深化落实。
通过持续近一年的生态监测数据显示,良口镇相关市政工程在采用拉森钢板桩施工期间,周边地表水质量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标准,空气质量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噪声水平控制在昼间65分贝、夜间50分贝以内,未发现重大生态异常事件。这表明,科学规划、技术优化与严格监管相结合,完全可以在保障工程进度的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良口镇计划进一步升级生态监测平台,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工程—环境”动态响应机制。例如,通过建立预测模型,提前评估不同施工方案的生态影响,辅助决策最优工艺路径;或利用无人机巡检,实现对隐蔽区域的全天候生态巡查。
总而言之,广州从化良口镇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引入拉森钢板桩租赁与生态监测协同机制,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水平,更树立了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典范。这种以科技为支撑、以责任为导向的可持续建设模式,值得在更多生态敏感区域推广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