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城市更新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荔湾区作为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在各类地下工程、基坑支护及河道整治等施工中,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时支护结构中。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项目在钢板桩租赁、安装及监理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亟需通过系统性整改提升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
首先,拉森钢板桩的租赁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部分施工单位为降低成本,选择资质不全、设备老旧的租赁单位,导致进场的钢板桩存在锈蚀严重、锁口变形、长度不足等问题。这类劣质材料一旦投入使用,极易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侧向位移甚至坍塌,严重威胁施工人员安全和周边建筑物稳定。此外,租赁合同中对钢板桩的技术参数、维护责任、退场验收标准等约定模糊,造成后期纠纷频发,影响工程进度。
其次,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也是突出问题之一。一些施工单位未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打桩作业,存在擅自更改桩长、间距或打入深度的情况。更有甚者,在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未采取必要的止水或加固措施,导致地下水渗漏、土体流失,进而引发地面沉降。同时,施工过程中缺乏对钢板桩垂直度、连接紧密性及整体稳定性的实时监测,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埋下安全隐患。
更为关键的是,监理单位在钢板桩施工环节的监督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部分监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对拉森钢板桩的技术特性了解不深,无法有效识别施工中的违规行为。有的监理单位流于形式,仅停留在签到打卡层面,未对材料进场验收、施工工艺流程、安全防护措施等关键节点进行实质性审查。更有甚者,存在监理与施工方“默契配合”、隐瞒问题的现象,严重削弱了第三方监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从制度建设、过程管控和责任落实三个维度入手,推动荔湾区市政工程拉森钢板桩租赁与施工监理的全面整改。
第一,应建立统一的钢板桩租赁准入机制。建议由区住建部门牵头,制定《荔湾区市政工程钢板桩租赁管理办法》,明确租赁企业的资质要求、设备技术标准及信用评价体系。所有用于政府投资项目的钢板桩必须来自备案合格供应商,并附带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及维修记录。同时,推行“黑名单”制度,对提供不合格产品或存在恶意违约行为的企业实施市场禁入。
第二,强化施工现场全过程管理。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报监理审批。钢板桩进场时须由监理单位组织联合验收,重点检查外观质量、锁口完整性及尺寸偏差。打桩过程中应采用全站仪或测斜仪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垂直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对于邻近既有建筑或地下管线的敏感区域,应增设位移观测点,实行24小时动态监控。
第三,提升监理履职能力与监管效能。监理单位应配备具备岩土工程或结构工程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交底。监理日志中须详细记录钢板桩施工各环节的检查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跟踪闭环处理。主管部门应加大对监理履职情况的抽查力度,对履职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扣减信用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其参与政府项目资格。
此外,建议引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重要项目的钢板桩支护体系进行独立评估,增强监督的客观性与公信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钢板桩租赁信息、施工数据、监测结果的实时上传与共享,提升管理透明度。
总之,拉森钢板桩虽为临时设施,但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成败。荔湾区正处于城市更新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健全管理制度,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市政工程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筑牢城市发展的安全底线,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安心的生活环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