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随着广州市黄埔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类市政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工程中,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可重复使用的支护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建设等场景。其施工便捷、适应性强的特点受到施工单位的青睐。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租赁管理不规范、使用维护不到位、现场监管缺失等问题,拉森钢板桩在使用中潜藏着诸多安全隐患,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并开展系统性排查与整治。
首先,拉森钢板桩租赁市场存在准入门槛低、资质审核不严的现象。目前,黄埔区内从事钢板桩租赁业务的企业数量较多,但部分企业缺乏必要的技术能力与安全管理机制。一些租赁单位为降低成本,采购来源不明或已严重磨损的旧桩,甚至将已变形、锈蚀严重的钢板桩再次出租使用。这类劣质材料一旦投入施工现场,极易在受力过程中发生断裂、失稳,进而引发坍塌事故,威胁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周边公共设施稳定。
其次,施工现场对租赁钢板桩的验收和使用环节管控薄弱。按照相关技术规范,钢板桩进场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及材质检测,确保其满足设计承载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施工单位图省事、赶工期,未严格执行验收程序,导致不符合标准的钢板桩被投入使用。此外,部分项目技术人员对钢板桩的力学性能了解不足,在设计支护方案时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及周边建筑荷载等因素,造成支护体系整体稳定性不足,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再者,施工过程中的动态监测与日常巡检制度落实不到位。钢板桩在长期浸泡、振动或偏心荷载作用下可能出现局部变形、锁口脱开、连接松动等问题。若缺乏定期观测与维护,小问题可能迅速演变为结构性风险。例如,某市政排水工程曾因未及时发现钢板桩接缝渗水并伴随轻微位移,最终导致基坑侧壁土体流失,临近道路出现沉降裂缝。此类事件暴露出当前部分项目在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方面的明显短板。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一是强化租赁单位资质管理和设备源头控制。主管部门应建立拉森钢板桩租赁企业备案制度,明确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对违规出租不合格产品的单位依法予以处罚,并纳入信用黑名单。同时,推动建立全区统一的钢板桩质量检测平台,要求所有租赁桩体必须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工地。
二是严格落实进场验收和施工审批流程。施工单位在接收租赁钢板桩时,必须查验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及使用历史记录,并由监理单位现场见证验收。对于重要工程,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抽样复检。设计方案须经专家论证并通过图审,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符合规范要求。
三是加强施工全过程监管与信息化手段应用。鼓励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对基坑位移、桩体应力、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实施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项目部应建立每日巡查台账,重点检查钢板桩垂直度、锁口密封性及支撑系统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是加大从业人员培训和安全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应急演练等形式,提升施工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对钢板桩安全使用的认知水平,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
五是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动机制。住建、应急管理、城管执法等部门应形成合力,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辖区内正在使用拉森钢板桩的市政工程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责令停工整顿。
总之,拉森钢板桩作为现代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公共安全。黄埔区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租赁钢板桩全生命周期管理,切实消除各类安全隐患,为打造安全、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