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拉森钢板桩支护监测频率 | 不同施工阶段要求

发布时间:2025-07-25

在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地下工程、基坑支护等施工活动日益频繁。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基坑工程中。然而,钢板桩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支护结构的监测工作,是确保工程安全、保障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在实际施工

在城市基础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广州作为我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其地下工程、基坑支护等施工活动日益频繁。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基坑工程中。然而,钢板桩支护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荷载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科学合理地开展支护结构的监测工作,是确保工程安全、保障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测频率的设定应当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地质条件、施工进度以及结构受力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在不同的施工阶段,钢板桩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和变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监测频率也应随之调整,以实现动态管理、风险预警和及时干预。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测

在钢板桩支护施工尚未开始前,应对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面沉降等情况进行初步调查与记录。此阶段的监测重点在于建立基准数据,为后续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分析提供参考。虽然此阶段钢板桩尚未施工,但对场地环境的全面掌握有助于后期监测数据的比对与分析。

二、钢板桩施工阶段的监测

在钢板桩打设过程中,由于锤击振动、土体扰动等因素,可能会引起周边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开裂等问题。因此,在钢板桩施工阶段,应加强对周边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地下管线位移等项目的监测。建议每施工完成10~20米长度的钢板桩后进行一次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频率,特别是在临近敏感建筑或管线区域时,应实行每日监测制度。

此外,钢板桩本身的垂直度、连接情况等也应进行实时检查,确保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密闭性。

三、基坑开挖阶段的监测

基坑开挖是整个支护工程中最为关键和风险最高的阶段。随着土方的逐步开挖,钢板桩支护结构将承受更大的侧向土压力和水压力,容易出现位移、倾斜甚至局部失稳等问题。因此,该阶段的监测频率应显著提高。

一般建议在基坑开挖初期(开挖深度小于3米)时,每天进行一次监测;当开挖深度超过3米后,应提高至每天两次,必要时实行实时监测。监测内容应包括钢板桩的水平位移、支护结构的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支撑系统的受力状态等。

对于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还应增设自动监测系统,实现24小时不间断数据采集与预警功能,确保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够及时响应。

四、基坑稳定阶段的监测

当基坑开挖完成后进入稳定阶段,虽然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趋于稳定,但仍可能存在持续变形或局部应力调整的现象。因此,此阶段的监测仍不可忽视。

建议在此阶段维持每日一次的监测频率,持续时间不少于一周。若监测数据显示结构趋于稳定,可逐步降低频率至每两日一次,直至确认结构安全可靠为止。

五、回填与支护拆除阶段的监测

在基坑回填及支护结构拆除过程中,由于土体重新加载或结构卸载,可能引起支护结构的反向变形或周边土体的回弹。因此,仍需对钢板桩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因拆除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建议在支护拆除过程中保持每日一次的监测频率,重点监测钢板桩的位移变化、地表隆起及周边建筑物的响应情况。

六、总结与建议

总体而言,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支护结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施工准备阶段建立基准数据,在施工阶段加强过程控制,在开挖阶段实施高频监测,在稳定阶段逐步降低频率,在拆除阶段仍需保持警惕。

同时,建议施工单位在项目初期制定详细的监测方案,并结合自动化监测系统提升数据采集效率与准确性。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可以有效掌握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为工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日益频繁的今天,钢板桩支护监测工作不仅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各阶段合理安排监测频率,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18665609899 CONTACT US

公司:湖南翔之乐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联西社区凯旋城住宅小区4栋906号

Q Q:2815047754

Copyright © 2022-2025

湘ICP备2025127619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656098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