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地下工程的施工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突发情况发生时,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支护加固,成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与交通枢纽,近年来地下工程数量逐年增加,涉及地铁建设、地下管廊、基坑支护等多个领域。其中,拉森钢板桩支护因其施工速度快、可重复利用、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临时支护工程中。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在突发情况下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应急加固的实际操作流程、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深入探讨。
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具有锁口结构的钢制构件,通过打桩机械将其打入地下,形成连续的挡土、挡水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基坑边坡坍塌、地下水渗入,保障施工安全。相比传统的混凝土支护结构,拉森钢板桩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这些优势使得拉森钢板桩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处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突发情况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紧迫性,常见的类型包括:
在上述情况下,必须迅速启动应急加固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工程进度。
以广州某地铁施工项目为例,该工程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因连续降雨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基坑侧壁出现局部滑移迹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项目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决定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临时支护加固。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现场评估与方案制定
工程技术人员迅速对现场地质、水文条件进行评估,结合已有支护结构情况,制定加固方案。确定采用拉森Ⅳ型钢板桩,长度12米,沿滑移区域外侧打入,形成一道连续挡土墙。
施工准备与设备进场
调集履带式打桩机、振动锤、运输车辆等设备,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现场布置。
钢板桩打设
按照设计间距和角度逐根打入钢板桩,确保锁口咬合紧密,桩体垂直度符合规范要求。
连接与支撑加固
在钢板桩顶部设置围檩,并与原有支护结构进行连接,增强整体稳定性;必要时增设横向支撑或锚杆,提升抗侧向力能力。
监测与后续处理
加固完成后,安排专人对基坑位移、钢板桩变形、周边建筑物沉降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加固效果稳定可控。
该应急处理措施在24小时内完成,有效控制了滑移趋势,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后续施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在采用拉森钢板桩进行应急加固时,需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勘察与水文分析
在加固前必须对现场地质条件进行快速评估,判断土层性质、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避免盲目施工。
钢板桩选型与打设角度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钢板桩型号和长度,合理确定打设角度,确保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施工顺序与节奏控制
应急施工节奏快,但需科学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因抢工造成新的安全隐患。
结构连接与整体稳定性
钢板桩与既有支护结构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必要时应设置支撑或锚固系统,增强整体抗滑能力。
监测与动态调整
应急加固后必须持续进行现场监测,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加固措施,确保支护结构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人员安全与应急演练
所有参与应急处理的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支护形式,在广州地区地下工程的应急处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突发情况,快速响应、科学决策、规范施工是成功实施应急加固的关键。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拉森钢板桩支护技术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其在突发情况处理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凸显。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提升应急处理能力,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安全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