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类基坑支护工程数量逐年增加,拉森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地铁、地下管廊、桥梁基础等施工项目中。然而,随着工程数量的激增,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暴露出部分企业在施工管理、技术措施和监管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这一现状,广州市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施工安全监管的新举措,旨在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施工现场的整体安全水平。
针对部分工程项目存在施工方案不规范、技术交底不到位的问题,广州市住建局明确要求,所有涉及深基坑支护的拉森钢板桩工程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专家论证程序。施工单位需组织不少于5名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重点审核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地质条件适应性、施工工艺可行性以及应急预案等内容。
此外,方案实施前必须报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审批,并向项目所在地的安全监督机构备案,确保施工全过程有据可依。
为进一步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广州市推行“项目负责人带班作业”制度,要求施工单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必须在关键工序、高风险作业期间现场值守,确保各项安全措施有效落实。同时,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档案,将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事故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投标资格。
在日常监管中,加大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频次,重点检查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管理等情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为提升对拉森钢板桩支护结构状态的实时掌控能力,广州市积极推动基坑监测系统的智能化升级。要求所有深基坑工程必须安装自动化监测设备,对支护结构变形、地下水位变化、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关键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并通过数据平台实现远程预警。
在此基础上,推广使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实现施工全过程可视化、数据化管理。监管部门可通过系统平台实时调取各项目施工进度、人员到岗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提高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针对当前部分施工项目中存在的违法转包、违规作业、逃避监管等问题,广州市加大了对施工现场的执法检查力度。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开展突击检查。
对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依法责令停工整改;对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对造成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倒逼企业增强守法意识。
除了强化监管和执法外,广州市还注重从源头提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组织开展了多期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技术培训班,邀请业内专家授课,围绕施工规范、常见隐患识别与处理、应急救援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
此外,利用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发布安全生产知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政策解读等信息,增强公众对建筑施工安全的关注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通过对拉森钢板桩支护工程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施工安全水平,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广州市将继续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完善安全监管体系,推动建筑施工领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