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密集,特别是在城市中心或交通繁忙区域进行的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核心城市,其地下空间开发和市政工程建设频繁,钢板桩施工成为常见的支护方式之一。然而,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打桩、拔桩等操作往往会对周边道路造成震动、沉降、裂缝等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减少这些影响,成为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钢板桩是一种具有互锁结构的钢制构件,常用于基坑支护、挡土墙、围堰等工程中。其优势在于施工速度快、可重复使用、适应性强,尤其适用于地下水位高、软土地基等复杂地质条件。广州地区的地质条件以软土、淤泥质土为主,因此钢板桩被广泛应用于地铁建设、地下停车场、桥梁基础等工程中。
然而,钢板桩在打入和拔除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挤土效应,容易引起周围土体位移,进而影响到周边道路的稳定性,甚至导致路面开裂、沉降等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对周边道路的影响,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保障公共安全的关键。
钢板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振动影响:打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通过土体传播,造成周边建筑物和道路结构的震动,长期或高强度的振动可能导致路面裂缝、地基松动等问题。
挤土效应:钢板桩打入土体时,会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作用,引起土体隆起或位移,进而导致地面沉降或隆起,影响道路结构稳定性。
地下水位变化:钢板桩施工过程中若涉及降水或止水措施不当,可能引起地下水位波动,进而影响道路地基的承载能力。
施工荷载影响:大型施工机械在道路上频繁行走或停留,也会对路面结构造成局部破坏,特别是在软土地基区域,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为有效控制钢板桩施工对周边道路的影响,施工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周边环境等因素,采取以下措施:
传统的柴油锤打桩方式振动大、噪音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现代施工中更推荐使用液压锤或振动锤,其振动幅度较小,且能有效减少噪音污染。对于特别敏感区域,还可采用静压植桩机,通过静压方式将钢板桩压入土中,几乎无振动,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小。
打桩顺序应遵循“由近及远”或“跳打”原则,避免一次性集中打桩造成局部土体应力集中。同时控制打桩节奏,避免连续高强度施工,给土体恢复时间,从而减少对周边道路的扰动。
在钢板桩施工区域与道路之间设置隔离沟或隔离桩,可以有效阻断振动传播路径,减少对道路的影响。隔离沟的深度应略深于钢板桩打入深度,宽度一般控制在0.5~1米之间。
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包括沉降观测点、振动监测仪、裂缝监测装置等,实时掌握周边道路的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数据,立即调整施工方案,必要时暂停施工,确保安全。
合理布置降水井、排水沟等设施,控制地下水位变化,防止因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基失稳,进而影响道路结构。同时应避免施工用水长时间浸泡道路地基。
在钢板桩施工前,可对施工区域附近的道路进行临时加固处理,如铺设钢板、加设临时支撑结构等,以提高道路的承载能力,减少因重型机械通行造成的损坏。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和设计要求,合理确定钢板桩的长度和布置间距,避免过深或过密的设置,从而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同时应结合支护结构的整体设计,确保钢板桩的受力合理,避免因结构失稳而引发地面沉降。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土体回填、压实处理,并恢复道路结构。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轻微沉降或裂缝,应及时修补,防止问题扩大。此外,施工企业还应组织第三方机构对周边道路进行评估,确认其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并出具评估报告,作为工程验收的一部分。
钢板桩施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施工过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城市道路的潜在破坏。广州作为大型城市,施工环境复杂,交通密集,施工企业更应高度重视施工对周边道路的影响。通过科学规划、合理施工、严格监测与及时修复,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对道路的扰动,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与稳定,实现工程建设与城市运行的协调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