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雨季施工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尤其是基坑积水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科学、合理地应对雨季基坑积水问题,是确保钢板桩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之一。
在雨季施工中,由于降雨频繁、雨量较大,地表水容易汇集并渗入基坑,导致基坑内积水严重。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钢板桩施工区域更容易形成积水,影响土方开挖、支护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可能引发边坡坍塌、钢板桩位移等问题。此外,积水还会降低施工机械的作业效率,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延长工期。
针对雨季基坑积水问题,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即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排水准备,施工中加强动态监测与排水措施,施工后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排水系统完善。通过科学的组织和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对施工的影响。
设置截水沟和排水沟
在基坑开挖前,应在基坑周边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内部。同时,在基坑边缘设置排水沟,将雨水及时引导至集水井或外部排水系统。排水沟应保持一定的坡度,确保水流畅通。
基坑顶部防护
基坑顶部应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防渗层,防止雨水直接渗入土体。对于松散土质区域,可铺设塑料布或防水布,减少雨水渗透。
钢板桩封闭性检查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其闭合性和止水性能,确保钢板桩之间咬合紧密,防止地下水渗入基坑内部。对于存在缝隙的部位,应及时进行封堵处理。
布置集水井与排水泵
在基坑内合理布置多个集水井,将渗入的雨水或地下水集中收集,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排水泵,及时将积水抽排至外部排水系统。排水泵应具备足够的排水能力,并设有备用设备,以防突发情况。
采用井点降水法
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可采用轻型井点或喷射井点降水法,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基坑内渗水量。井点系统应提前布置,并在钢板桩施工前进行预降水,确保基坑内保持干燥状态。
加强监测与巡查
在雨季施工期间,应加强对基坑边坡、钢板桩结构及排水系统的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渗水或边坡变形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雨季施工应制定详细的应急排水预案,包括人员组织、设备配置、排水路线、备用电源等。一旦遭遇暴雨或突发性积水,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排水作业,保障施工安全。
配备大功率排水设备
现场应常备大功率潜水泵、移动式排水车等设备,以应对突发性积水情况。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明确责任分工,设立专门的排水应急小组,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开展排水作业。
设置临时排水通道
在基坑周边预留临时排水通道,必要时可迅速开通,将积水引至市政排水系统或自然水体,避免积水倒灌。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仍需对排水系统进行持续维护。特别是在雨季后期,仍有可能出现持续性降雨,因此应保持排水沟、集水井的畅通,定期清理淤泥,避免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钢板桩施工在雨季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基坑积水问题尤为突出。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排水系统,结合预防与动态排水措施,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控制基坑积水,保障施工安全和进度。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雨季施工排水工作,建立健全的排水管理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