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基坑降水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由于钢板桩围护结构常用于深基坑支护,地下水的控制不仅关系到施工安全,还直接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的稳定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降水系统,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有效运行与维护,是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
基坑降水系统一般包括井点降水、深井降水、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等多种形式。在钢板桩围护结构中,常用的是轻型井点降水和深井降水系统。降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降水井的布置应均匀分布于基坑周边,确保地下水位有效降低,避免因局部水位过高而造成钢板桩变形或基坑涌水。
降水系统的运行应遵循“先降水、后开挖”的原则。在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启动降水系统,使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部以下0.5~1.0米,以确保土体干燥,便于后续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降水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掌握降水效果,确保地下水位稳定下降,避免出现反弹现象。
运行过程中,降水系统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应设立专人负责降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水泵运行状态、排水管路是否畅通、电源是否正常等。一旦发现水泵故障或排水不畅,应立即进行维修或更换,防止因降水中断导致基坑积水。其次,应定期清理降水井内的泥沙和杂物,防止井管堵塞影响降水效果。特别是在粉细砂地层中,井管极易被泥沙堵塞,因此应加强清淤频率,必要时可采用高压水冲洗或人工掏砂方式进行处理。
在降水系统运行期间,还应加强周边环境的监测。由于降水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引起地面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应在降水影响范围内布设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测量,掌握地面沉降变化情况。若发现沉降异常,应及时采取回灌措施,向地下补充适量水体,以平衡地下水位,减小地面沉降风险。
降水系统的运行时间应根据基坑施工进度合理安排。通常情况下,在完成基坑底部结构施工并具备回填条件后,方可逐步停止降水。但在停止降水前,必须确保结构具备足够的抗浮能力,防止因地下水回升造成结构上浮或破坏。在停止降水后,应对降水井进行封井处理,防止地下水通过井管渗入基坑,影响结构安全。
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降水系统的运行维护还应结合信息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可通过安装自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水位、流量、水泵运行状态等数据,并通过远程监控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预警,实现降水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这不仅提高了降水系统的运行效率,也增强了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能力。
总之,钢板桩施工中的基坑降水系统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设计、规范的运行以及细致的维护,是确保降水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并建立完善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降水系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为钢板桩基坑工程的安全、高效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