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工程竣工结算审核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投资的最终确认与资金的合理分配。其中,钢板桩施工作为基础工程中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其施工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因此在结算审核过程中往往面临较多难点,导致审核周期较长。本文将围绕钢板桩施工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周期展开分析,探讨影响审核周期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首先,钢板桩施工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周期是指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提交结算资料开始,至最终完成结算审核并出具审核报告所经历的时间。根据行业经验,一般工程的结算审核周期在30至90天之间,但钢板桩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常常超出这一范围,甚至达到120天以上。
影响钢板桩施工结算审核周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程资料的完整性与准确性。钢板桩施工涉及打桩、拔桩、支护结构设计等多个环节,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种类繁多,包括施工日志、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材料进场检验报告、施工图纸及变更文件等。若这些资料不齐全或存在矛盾,将直接影响审核人员对工程量和单价的认定,导致审核过程反复,延长周期。
二是工程变更与签证的复杂性。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往往因地质条件变化、设计方案调整等原因发生工程变更。这些变更若未及时办理签证手续,或签证内容表述不清、依据不足,都会在结算阶段引发争议。审核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核实变更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从而影响整体审核效率。
三是工程量计算的复杂性。钢板桩工程的工程量计算不仅涉及钢板桩的长度、数量,还包括打桩深度、拔桩难度、支护结构形式等多方面因素。不同施工方法(如静压法、振动法、液压锤打桩等)对工程量的影响也较大。审核人员需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与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判断,增加了审核工作的技术难度和时间成本。
四是市场价格波动与单价争议。钢板桩施工所涉及的主要材料如钢板桩型材、支撑构件等,其市场价格受钢材行情影响较大。若合同中未明确材料价格调整机制或采用固定单价方式,结算阶段极易因材料价格波动引发争议。此外,施工过程中若发生赶工、夜间施工、特殊工况等情况,也可能涉及额外费用的计取,进一步延长审核周期。
五是合同条款的明确性与执行情况。合同是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若合同条款表述模糊、责任划分不清,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都可能导致结算纠纷。例如,关于钢板桩施工范围的界定、工期延误的责任归属、质量验收标准等问题若未在合同中明确,审核过程中极易产生分歧,影响结算进度。
为有效缩短钢板桩施工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周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
首先,加强前期资料管理。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善的资料管理制度,确保各类施工资料及时归档、准确无误。尤其是变更签证、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关键资料,应做到内容完整、程序合规,避免因资料缺失导致结算延误。
其次,规范变更与签证流程。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变更,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相关制度办理签证手续,明确变更原因、内容、工程量及费用,并由相关责任方签字确认。这不仅有助于结算阶段的审核认定,也有利于减少争议。
再次,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施工单位在编制结算文件时,应结合施工图纸、现场记录及施工方案,准确计算工程量。建议采用BIM建模、工程计量软件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工程量计算的效率与准确性,减少审核过程中的反复核对。
此外,完善合同管理机制。建设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钢板桩施工的特点,明确工程范围、计价方式、变更处理机制、价格调整条款等关键内容。合同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履约管理,及时处理履约问题,避免遗留到结算阶段集中爆发。
最后,提升审核人员的专业能力。针对钢板桩施工的技术特点,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工程量、识别变更合理性、评估施工难度。同时,建设单位可引入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参与结算审核,提高审核效率和公信力。
综上所述,钢板桩施工的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周期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资料管理、合同执行、工程计量、价格认定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前期管理、规范变更流程、提高结算文件质量、完善合同机制以及提升审核能力,可以有效缩短审核周期,提高工程结算的效率与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收官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