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拉森钢板桩是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工程等施工场景。广州作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拉森钢板桩施工也日益频繁。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尤其是遇到硬土层时,给施工带来较大的挑战。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遇到硬土层时的应对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地层结构复杂,软土、砂层、淤泥、硬土层交错分布。尤其是在老城区、珠江沿岸以及部分丘陵地带,地下硬土层较为常见。硬土层通常指具有较高密实度、承载力强、压缩性低的土层,如硬塑状黏土、粉质黏土或夹杂砂砾的硬土层。这类土层虽然稳定性较好,但在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由于其抗剪强度高,往往会造成打桩困难、桩体变形甚至断裂等问题。
打桩困难,效率降低
拉森钢板桩主要依靠振动锤或液压锤打入地下,而硬土层的高密实度会显著增加打桩阻力,导致锤击能量损耗大,打桩速度缓慢,施工效率大幅下降。
桩体变形或损坏风险增加
在强行打入硬土层时,钢板桩容易发生弯曲、扭曲甚至断裂,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支护效果,增加施工成本。
桩体偏移,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
硬土层的不均匀性可能导致钢板桩在下沉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支护结构的垂直度和整体稳定性,进而影响基坑安全。
设备损耗大,维护成本高
长时间在硬土层中作业,对振动锤、液压锤等设备的损耗较大,容易出现机械故障,增加设备维护和更换频率。
针对上述问题,施工单位在遇到硬土层时,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掌握地下土层的分布情况,特别是硬土层的埋深、厚度和物理力学性质。通过钻探、静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获取准确的地质资料,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当硬土层较厚或打桩阻力较大时,可采用预钻孔辅助打桩法。即在钢板桩预定位置先用钻机钻出一定直径和深度的孔,降低打桩阻力,然后再插入钢板桩并进行锤击。此方法适用于硬土层厚度在1~3米之间的工况,能有效减少桩体变形和设备损耗。
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是应对硬土层的关键。对于硬土层较厚或强度较高的区域,应优先选用高频率、大激振力的振动锤,或采用液压冲击锤进行辅助打桩。同时,应注意锤与桩的匹配性,避免因锤击能量过大导致桩体损坏。
在连续打桩过程中,若遇到局部硬土层,可采用分段打桩或跳打法施工。即先将容易打入的区域完成打桩,再集中力量处理硬土层段。此方法有助于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应力集中,降低桩体偏移和变形的风险。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钢板桩的垂直度、贯入度、锤击能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同时,应设置位移观测点,对周边地基和建筑物进行沉降和位移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当硬土层埋深较深、打桩无法达到设计深度时,可考虑采用接长钢板桩的方式,延长桩体长度,以满足支护深度要求。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更换桩型,如采用钢管桩、H型钢桩等更适用于硬土层的桩型。
以广州某地铁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珠江边,施工区域地下存在约2米厚的硬塑状黏土层,打桩初期出现打桩速度慢、桩体偏移等问题。施工单位在分析地质资料后,决定采用预钻孔+液压锤联合打桩的方式进行施工。具体做法为:使用直径600mm的钻机在钢板桩位置钻孔至硬土层底部,再插入钢板桩,并采用液压锤辅助下沉。通过该方法,成功解决了硬土层带来的施工难题,保证了支护结构的完整性和施工进度。
在广州地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时,遇到硬土层是较为常见的地质挑战。施工单位应结合地质勘察结果,灵活运用预钻孔、优化设备选型、分段打桩等技术手段,科学应对硬土层带来的施工难题。同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与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化施工,才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顺利完成拉森钢板桩施工任务,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