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工程中,钢板桩施工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支护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桥梁基础等工程中。然而,随着城市环境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施工扬尘问题成为制约工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由于打桩、拔桩、土方开挖等作业环节频繁,极易产生大量扬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针对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治理技术进行升级,已成为工程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打桩作业过程中,由于振动锤或液压锤的冲击作用,会使得地表土层松动,产生大量粉尘;在拔桩作业时,钢板桩与土壤之间的摩擦同样会释放出大量细颗粒物;此外,土方开挖、运输以及现场堆放等环节也是扬尘的重要来源。这些粉尘颗粒细小、易悬浮,极易在空气中扩散,形成区域性污染。
针对上述扬尘来源,传统的治理方式主要依赖于洒水降尘、设置防尘网以及人工清扫等手段。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响应滞后、覆盖范围有限、人工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高标准的环保要求。因此,必须从技术手段、管理机制和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升级,构建科学、高效的扬尘治理体系。
在技术手段方面,近年来喷雾降尘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系统通过高压水泵将水雾化为微米级水滴,均匀喷洒在施工现场,能够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粉尘颗粒,达到快速降尘的效果。与传统洒水方式相比,喷雾降尘具有覆盖面积广、用水量少、反应速度快等优势。此外,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喷雾降尘装置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扬尘浓度自动启停,实现精准治理。
在设备配置方面,建议在钢板桩施工区域周边设置移动式除尘设备,如雾炮机、移动式除尘车等。这些设备可灵活布置在扬尘高发区域,尤其适用于打桩、拔桩等作业点附近。同时,在施工现场设置固定式环境监测站,实时监测PM2.5、PM10等空气质量指标,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平台,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扬尘状况,作出相应调度。
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应加强全过程扬尘控制机制的建设。首先,在施工前应制定详细的扬尘治理专项方案,明确扬尘控制目标、技术措施和责任人。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边施工、边治理”的原则,确保每一项工序都配备相应的扬尘控制措施。例如,在钢板桩打入作业时,应同步启动喷雾降尘系统;在土方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车辆进行封闭处理,并在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防止带泥上路。
同时,施工现场应加强封闭管理,设置不低于2米的围挡,并在围挡上方安装喷淋系统,形成“立体式”防尘屏障。对于长期暴露的裸露地面,应采用防尘网覆盖或喷洒抑尘剂,防止风蚀扬尘。此外,建议引入第三方环境监理单位,对施工扬尘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还应注重科技创新与新材料的应用。例如,近年来研发出的环保型抑尘剂,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粘附性,能够在地表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抑制粉尘扬散。该材料无毒无害,适用于多种土壤类型,且使用周期长,大大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此外,一些新型环保打桩设备也开始在工程中应用,这类设备采用低噪音、低振动、低扬尘的设计理念,从源头上减少扬尘的产生。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施工扬尘治理已成为建筑行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钢板桩施工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扬尘控制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整体环保绩效。通过技术手段的升级、设备配置的优化、管理机制的完善以及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的扬尘治理能力,推动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入落实。
未来,随着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扬尘治理将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方向迈进。例如,通过无人机巡检配合扬尘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施工区域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可预测扬尘高发时段和区域,提前部署治理措施。只有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在保障施工效率的同时,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