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河道治理是提升城市防洪能力、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河道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和高强度施工要求。在此背景下,广州地区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广泛采用钢板桩支护方案,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也有效解决了地下水渗透、边坡失稳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水利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钢板桩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刚度的钢材构件,通常采用热轧或冷弯成型工艺制成,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剪性能。在河道治理工程中,钢板桩主要用于支护基坑边坡、形成临时挡土墙以及防渗结构。其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速度快,效率高
钢板桩施工采用打桩机打入土体,无需模板和养护时间,施工周期短,特别适用于工期紧张的城市河道治理项目。
结构稳定,安全性高
钢板桩之间通过锁扣连接,形成连续墙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侧向土压力能力,能有效防止塌方、滑坡等安全隐患。
可重复利用,经济环保
钢板桩可拔出重复使用,减少了材料浪费,符合绿色施工理念,同时降低了工程成本。
适应性强,适用范围广
钢板桩适用于多种地质条件,如软土、砂层、淤泥层等,尤其适合地下水位较高、易发生渗漏的河道治理工程。
在河道治理中,钢板桩支护施工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测量放线与场地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钢板桩的布置位置,并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打桩机械通行和作业条件。
打设导向架
为保证钢板桩的垂直度和直线度,需先安装导向架,作为打桩的基准。
钢板桩打入施工
使用液压打桩机或振动锤将钢板桩逐根打入土体,施工过程中需控制打桩速度和垂直度,防止偏移或损坏。
锁扣连接与墙体闭合
钢板桩之间通过锁扣连接形成连续墙体,在转角或特殊部位需采用异形桩或焊接方式确保墙体闭合。
基坑开挖与支撑设置
钢板桩支护完成后,进行基坑开挖作业,根据深度设置内支撑或锚杆,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拔桩与回收
工程完成后,根据需要将钢板桩拔出,进行清理和维护后可重复使用。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地下水渗透是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有效防止渗漏,钢板桩支护方案中通常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加强锁扣密封性
钢板桩之间的锁扣若密封不良,易造成地下水渗入。施工时可通过涂抹润滑剂或采用专用密封材料提高锁扣的水密性。
设置止水帷幕
在钢板桩支护结构外围设置高压旋喷桩或深层搅拌桩形成的止水帷幕,可以有效阻断地下水渗透路径。
内支撑与排水系统结合
在支护结构内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及时排除渗水,降低地下水对支护结构的压力。
注浆加固地基
对于砂层或松散土层,可在钢板桩打入后进行注浆加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和抗渗能力。
监测与预警系统
安装位移监测仪和水位计,实时掌握支护结构变形和地下水变化情况,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水系发达,河道纵横交错,且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近年来,广州市在多个河道整治工程中采用钢板桩支护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以海珠区某河道清淤整治工程为例,该工程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建筑密集,施工空间受限。项目采用U型钢板桩支护方案,形成连续挡土墙,并结合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有效控制了地下水渗漏,保障了施工安全。同时,钢板桩在工程结束后被顺利拔出并用于其他项目,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白云区某排洪渠整治工程中,施工方采用双排钢板桩支护结构,并在基坑内设置多道内支撑,成功应对了深基坑和高水位带来的施工挑战,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
钢板桩支护方案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也为城市水利工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施工经验的积累,钢板桩支护在防渗漏、结构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将进一步优化。广州作为南方水网密集的城市,应继续推广和创新钢板桩支护技术,为城市防洪排涝和生态修复提供坚实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