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城市建设不断扩展的背景下,郊区工程项目的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基础施工阶段,支护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钢板桩作为一种成熟、高效的支护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深基坑、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中。本文将围绕广州郊区某典型项目,探讨钢板桩支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点,并分析其在周边环境中的适用性与优势。
以广州某郊区新建地下停车场项目为例,该工程位于广州市南部郊区,场地原为农田与荒地,地势较为平坦,周边无高层建筑密集区,但有若干市政道路与管线穿越。项目设计基坑深度约为6米,局部区域达7.5米,基坑周边环境相对开阔,但需重点考虑地下水位较高、土质松软的问题。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表层为杂填土,厚度约1.5米,其下为粉质黏土和淤泥质黏土,承载力较低,渗透性较差,地下水位埋深约1.2米,属潜水类型。这种地质条件对基坑支护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土体滑移与坑底隆起。
在综合比较多种支护方案(如水泥土搅拌桩、地下连续墙、拉森钢板桩等)后,项目最终选用拉森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其主要优势如下:
钢板桩采用U型拉森桩,型号为SP-IV,桩长12米,入土深度约为5米,形成悬臂式支护结构。基坑四周布置钢板桩围护,桩间距为0.4米,连续布置形成封闭支护体系。
考虑到基坑深度较大,为增强整体稳定性,在基坑中部设置一道钢支撑系统。支撑采用Φ609 mm钢管,水平间距3米,两端与钢板桩焊接固定,形成横向支撑体系,有效抵抗土压力,防止钢板桩侧向变形过大。
钢板桩施工主要包括测量放线、打桩、支撑安装、基坑开挖与监测等几个关键环节:
施工过程中,特别注意地下水控制。采用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沿基坑外围布置,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以下1米,减少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虽然项目位于郊区,但周边仍有市政道路与地下管线,因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地表沉降与振动影响。钢板桩打设采用低噪声、低振动设备,并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沉降监测点,定期观测地表变化情况。
同时,为防止打桩过程中挤土效应导致邻近土体隆起或位移,采取跳打施工工艺,即间隔打入钢板桩,预留一定空间释放土体应力。此外,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钢板桩拔除作业,避免长期留置影响周边土体稳定。
综上所述,广州郊区工程项目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采用钢板桩支护方案,不仅能够满足基坑安全稳定的要求,还能兼顾施工效率与经济性。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与严格监测,钢板桩支护在该类项目中展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与推广价值。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钢板桩作为成熟的支护技术,将在更多郊区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