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建设与工业发展过程中,钢板桩作为一种高效、经济且环保的支护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土建工程中。尤其在工业园区的扩建工程中,钢板桩施工技术因其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可重复利用等优点,成为连接旧区与新区之间支护结构的重要选择。
工业园区在进行扩建时,往往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不干扰原有厂区正常生产运行的前提下,安全、高效地完成新区域的土方开挖与基础施工。由于旧区建筑结构、地下管线分布复杂,施工区域周边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钢板桩支护方案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以某广州工业园区扩建工程为例,该项目拟在原有厂区南侧扩建一座标准化厂房,扩建区域紧邻现有生产车间与地下管网系统。新建区域基坑深度约为4.5米,局部区域达到6米。由于旧厂区地基经过长期使用,土质较为密实,但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沉降风险。此外,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且靠近原有建筑,若采用传统放坡开挖或混凝土支护方式,不仅施工周期长,而且可能对原有结构造成扰动。
根据现场地质勘察资料及周边环境条件,设计单位最终采用U型钢板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选用SP-U400×170型钢板桩,桩长12米,打入深度为基坑底以下6米,形成连续支护墙体,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稳定。
钢板桩布置采用密打形式,桩与桩之间通过锁扣连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在靠近旧厂区一侧,设置一道水平支撑系统,采用Φ400钢管支撑,间距为4米,通过冠梁与钢板桩连接,有效控制支护结构的侧向位移,防止对旧区建筑造成影响。
为确保施工期间地下水不会对基坑稳定性造成影响,项目还配套设置了轻型井点降水系统,沿基坑周边布置降水井,提前进行预降水,降低地下水位,提升土体承载力。
钢板桩施工主要包括测量放线、导架安装、钢板桩打入、支撑安装、基坑开挖与监测等几个关键步骤。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贯穿始终。施工前进行试桩,验证地质条件与设计参数的匹配性;施工中严格控制桩的垂直度和锁扣连接质量;施工后通过监测数据评估支护结构的安全性,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安全可控。
由于新建区域与旧厂区之间存在高差与结构衔接问题,项目在钢板桩支护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新旧结构的平稳过渡。
首先,在旧区与新区交界处设置过渡段,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接梁与钢板桩锚固,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其次,对旧区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改造,确保新增区域的雨水与施工废水能够有效排出,避免积水对旧区地基造成影响。最后,在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回填与路面恢复,确保园区交通与生产活动不受影响。
本工程自钢板桩施工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历时约45天,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基坑变形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旧厂区建筑结构未出现异常沉降或裂缝,充分验证了钢板桩支护方案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通过本次工程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综上所述,广州工业园区扩建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钢板桩支护方案,成功实现了对旧区的无缝衔接与高效施工。该工程不仅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今后城市更新与工业区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实践范例。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