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中,基坑支护工程作为保障施工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的关键环节,其技术要求日益提高。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各类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层出不穷。其中,某城市综合体二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钢板桩支护方案,并与一期工程实现了良好的衔接,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该城市综合体二期项目位于广州市核心区域,紧邻一期已建成区域。由于一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已采用钢板桩进行基坑支护,二期工程在设计之初即面临如何实现结构衔接、确保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稳定的多重挑战。为此,项目团队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采用钢板桩支护体系,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适应性强、重复利用率高等优点。在本项目中,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以及地下水位较高等因素,项目团队选用了U型钢板桩作为主要支护结构。钢板桩长度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基坑深度进行设计,一般为12~18米,打入深度根据土层承载力和支护稳定性计算确定。通过打桩机将钢板桩逐根打入土层中,形成连续的挡土和止水结构,有效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坍塌和地下水渗透。
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特别注重与一期工程的衔接问题。由于一期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部分钢板桩仍保留在地下,二期工程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需充分考虑这些残留钢板桩的位置、深度及其对二期施工的影响。经过详细测绘和三维建模分析,项目团队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二期钢板桩能够与一期结构无缝衔接,同时避免施工过程中对原有结构的扰动。
在施工组织方面,项目团队采用了分段施工、分层开挖的方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钢板桩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和地下障碍物清理,随后进行测量放线,确定钢板桩的准确位置。打桩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钢板桩的垂直度和入土深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打桩完成后,进行基坑分层开挖,并在每层开挖后及时设置支撑系统,防止支护结构变形。
支撑系统采用型钢支撑和预应力锚索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稳定的支护体系。支撑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确保每道支撑受力均匀、连接牢固。同时,为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团队还设置了监测系统,对基坑变形、周边建筑物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
在钢板桩支护完成后,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此时,钢板桩不仅起到支护作用,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的一部分,与后续结构形成复合受力体系。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降低了工程成本,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在工程收尾阶段,部分钢板桩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拔除,回收再利用,进一步体现了钢板桩支护体系的环保优势。拔桩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振动拔桩机配合注浆措施,防止拔桩引起的地面沉降和周边结构变形。
综上所述,该城市综合体二期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钢板桩支护方案,不仅有效保障了基坑施工的安全和质量,还成功实现了与一期工程的衔接。整个施工过程体现出较强的工程组织能力和技术水平,为今后类似城市综合体项目的支护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钢板桩支护技术将在更多复杂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