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区进行拉森钢板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坑排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下水位较高,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中若不妥善处理基坑排水问题,极易引发基坑涌水、边坡失稳、钢板桩变形甚至坍塌等安全隐患。因此,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科学合理地进行基坑排水显得尤为关键。
基坑排水应遵循“先排后挖、边挖边排、连续排水”的原则。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基坑内部仍可能存在大量地下水或雨水渗入,必须通过系统化的排水措施将积水及时排出,确保施工环境干燥、安全。排水工作应贯穿整个基坑施工阶段,直至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并具备回填条件为止。
在广州地区,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高低及基坑深度的不同,常用的排水方式主要包括明沟排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和深井降水等。
明沟排水
明沟排水适用于地下水位不高、水量较小、土质较为稳定的基坑。其基本做法是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在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通过水泵将积水排出基坑。该方法施工简单、成本较低,但不适用于地下水丰富或易发生流砂、管涌的软土地层。
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粉土、砂土等地层。通过在基坑周边布置井点管,利用真空泵将地下水抽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该方法降水效果较好,适用于深度在5米以内的基坑。
喷射井点降水
喷射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粉质黏土、淤泥质土等地层。其原理是通过高压水喷射形成负压,增强抽水能力,适用于降水深度在8~20米的基坑工程。
深井降水
深井降水适用于地下水位高、水量大、基坑深度超过10米的大型工程。通过钻设深井并安装潜水泵,将地下水直接抽出地面。该方法降水深度大、效率高,但施工成本较高,需结合地质勘察报告进行科学布井。
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基坑排水系统的布置应结合基坑形状、地质条件、施工进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排水沟布置
排水沟应沿基坑底部四周设置,宽度和深度应根据基坑面积和水量确定,一般建议沟宽30~50cm,深度40~60cm。排水沟坡度应控制在0.3%~0.5%,以保证水流畅通。
集水井设置
集水井应设置在排水沟的低点或转角处,间距一般为20~30米。集水井深度应低于排水沟底1~1.5米,内部应设置滤网和碎石层,防止泥沙堵塞水泵。
抽水设备选择
根据基坑水量和排水深度选择合适的抽水设备,如潜水泵、污水泵等。水泵功率应满足排水需求,并配备备用泵,确保排水系统连续运行。
排水口设置
基坑排水口应设置在远离基坑边坡的位置,防止排水回流造成边坡失稳。排水口应设有沉淀池,防止泥沙随水流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监测水位变化
在排水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基坑内水位变化情况,防止因排水过度导致地基失稳或周边建筑物沉降。
防止边坡失稳
排水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边坡稳定情况,必要时可采取支护措施,如加设钢板桩支撑、土钉墙等,防止因水位下降引起边坡滑移。
防止管涌和流砂
在软土地层中进行排水作业时,应注意防止管涌和流砂现象的发生。可通过控制降水速度、设置反滤层等方式加以防范。
环境保护
排水应经过沉淀处理后再排入市政管网或自然水体,避免泥浆、污染物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遇到突发降雨、地下水异常涌出等特殊情况,此时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广州地区进行拉森钢板桩施工后,基坑排水工作不仅关系到施工安全,也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因此,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排水方案,合理布置排水系统,严格执行排水操作规程,确保基坑施工全过程的安全与顺利。同时,应加强现场监测与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后续地下结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