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广州地区的拉森钢板桩施工后,土方开挖顺序的合理安排对于确保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以及保护周边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普遍较高,且城市地下管线密集,因此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施工顺序,以防止基坑失稳、地基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受损等风险。
首先,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土方开挖顺利进行的基础。施工单位应在钢板桩施工完成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验收,确保钢板桩的垂直度、打入深度、连接节点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对周边环境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地下管线分布、临近建筑物基础形式、地下水位情况等,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在实际开挖过程中,应遵循“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原则进行。所谓“分层”是指根据基坑深度及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将土方开挖分为若干层进行,每一层的开挖深度不宜过大,通常控制在2~3米范围内,以防止一次性开挖过深导致支护结构变形过大或基坑失稳。广州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在开挖过程中还应配合降水措施,如设置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确保地下水位低于当前开挖面1米以上,以减少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分段”则是指将整个基坑划分为若干施工段,逐段进行开挖作业。这种做法有利于控制施工节奏,避免大面积同时开挖造成地基扰动过大。在划分施工段时,应结合基坑形状、支护结构布置及后续主体结构施工顺序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施工段之间的衔接顺畅,不影响后续施工。
“对称”和“均衡”则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两侧或各施工段之间的土方荷载均衡,避免因局部超挖造成支护结构受力不均,从而引发变形或位移。特别是在基坑较深或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应优先从基坑中部开始开挖,逐步向四周扩展,形成“中心岛式”开挖方式,以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还应加强监测工作。施工单位应安排专业监测人员对钢板桩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顺序和施工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开挖并采取加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此外,土方运输路径的规划也应纳入开挖顺序安排中。为减少对支护结构的震动影响,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在基坑边缘频繁行驶。广州地区城市密集,施工场地往往受限,因此在布置运输通道时应充分考虑现场条件,合理设置临时坡道或栈桥,确保出土效率的同时,避免对支护结构造成额外荷载。
对于有内支撑体系的基坑,土方开挖应与支撑安装紧密配合。通常应在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支撑安装,待支撑体系稳定后方可继续向下开挖。支撑安装应优先采用对称施加预应力的方式,以减少结构变形。
在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进行垫层施工和基础结构施工,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防止地基土体扰动或积水浸泡。广州地区雨季较长,施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排水措施,设置有效的排水沟和集水井,确保基坑内无积水。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在完成拉森钢板桩施工后的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支护结构特点、周边环境以及施工组织等因素,科学安排开挖顺序,严格执行“分层、分段、对称、均衡”的施工原则,辅以完善的监测与管理措施,才能有效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项目特点,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在施工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确保整个基坑工程顺利实施。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