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建设中,广州作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基坑支护施工中广泛采用拉森钢板桩技术。拉森钢板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止水性能好、可重复利用等优点,是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常用的支护形式。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雨季或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常常会出现基坑积水问题,影响施工安全和进度。本文将围绕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后基坑积水的成因、危害及处理措施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基坑积水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质条件复杂,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层以淤泥、粉质黏土为主,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地下水位普遍较高,极易形成基坑积水。二是施工过程中止水措施不到位,拉森钢板桩虽然具备一定的止水能力,但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如锁口未完全咬合、打桩深度不足或存在倾斜等问题,都会导致地下水渗入基坑。三是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未及时排水,尤其是在雨季施工时,若未设置有效的截水沟、排水沟或集水井,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也会造成积水现象。此外,施工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如开挖过快、未按设计分层开挖,也可能破坏土体原有的平衡,引发地下水涌入基坑。
其次,基坑积水的危害不容忽视。积水会软化基坑底部土体,降低地基承载力,影响后续结构施工质量。同时,积水对支护结构产生侧向压力,可能导致拉森钢板桩变形甚至失稳,威胁施工安全。此外,长期积水还可能引发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影响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安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积水作业环境不仅影响施工效率,也增加了滑倒、触电等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问题,广州地区的施工单位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第一,加强前期勘察与施工设计。在施工前应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掌握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钢板桩的打入深度、支护结构形式及排水方案。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应优先考虑采用双排钢板桩、钢板桩与内支撑结合等方式,提高止水效果。
第二,确保拉森钢板桩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钢板桩的垂直度和锁口咬合情况,避免出现偏移、倾斜或锁口不严密等问题。必要时可采用振动锤或液压锤辅助沉桩,确保钢板桩打入设计深度并形成良好的止水屏障。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区域,还可考虑在钢板桩外侧设置高压旋喷桩或搅拌桩,形成复合支护结构,提高整体止水性能。
第三,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基坑施工前应根据场地地形、降雨量及地下水情况,科学布置排水系统。通常包括基坑周边的截水沟、基坑内的排水沟和集水井等。集水井应布置在基坑四角或低洼处,并配备足够功率的潜水泵,及时将积水抽排至基坑外的沉淀池或市政排水系统。同时,雨季施工时应加强巡查,防止雨水倒灌。
第四,采用动态监测手段。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布设地下水位监测点、支护结构变形监测点等,实时掌握基坑变形和地下水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如增设支撑、回灌地下水等,防止事故扩大。
第五,加强现场管理与应急预案。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同时,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基坑积水危害的认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在积水严重时,应暂停施工,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排水和加固处理,确保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后出现基坑积水问题,虽然常见但不可忽视。施工单位应从设计、施工、排水、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同时,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不断深入,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手段的提升,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施工环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