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建设中,钢板桩工程作为深基坑支护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桥梁、地铁、地下管廊等工程中。广州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软土层分布广泛,因此在钢板桩工程施工中,土方开挖与钢板桩施工的协调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顺序、优化施工工艺,才能确保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
在钢板桩施工与土方开挖的配合过程中,首先应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基本原则。钢板桩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基坑边坡失稳、土体坍塌和地下水渗透。因此,在进行土方开挖前,必须完成钢板桩的打设、连接和加固工作,确保支护体系形成完整受力结构。特别是在广州地区常见的淤泥质土层和粉砂层中,若未完成钢板桩支护即进行土方开挖,极易引发基坑滑移、涌砂等安全事故。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土方开挖应分层、分段、对称进行,避免单侧超挖造成支护结构受力不均。一般情况下,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1.5~2.0米为宜,同时应结合钢板桩的支撑设置情况,及时架设内支撑或锚杆,防止支护结构发生过大变形。在广州地区的软土基坑中,尤其要注意控制开挖速率,避免因土体应力释放过快而导致支护结构失稳。
此外,钢板桩施工与土方开挖之间的协调还体现在施工顺序和机械设备的合理安排上。钢板桩施工通常采用振动锤或静压法进行打设,而土方开挖则需配备挖掘机、运输车辆等设备。为避免相互干扰,应合理规划施工通道和作业区域。例如,可在钢板桩打设完成一定长度后,立即进行该段土方的开挖作业,形成“流水线式”施工模式,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在地下水控制方面,钢板桩施工与土方开挖的配合也至关重要。由于广州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若不采取有效降水或止水措施,土方开挖过程中极易出现基坑涌水、管涌等现象。钢板桩虽然具有一定的止水功能,但在砂性土层中仍可能存在渗漏问题。因此,在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结合轻型井点降水、深井降水或高压旋喷止水帷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土方开挖在干燥或低水位条件下进行。
施工监测也是钢板桩与土方开挖配合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设置沉降观测点、位移监测点和支撑轴力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支护结构的变形情况和土体位移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数据,应及时调整开挖方案或加固支护结构,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在广州等软土地区,支护结构变形较为敏感,加强监测尤为关键。
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还需注意基底的保护与处理。在软土地区,基坑底部容易因超挖或扰动而产生隆起或回弹,影响后续结构施工质量。因此,在开挖至接近设计标高时,应采用人工清底方式,避免机械扰动基底土体。同时,应尽快进行垫层浇筑和主体结构施工,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减少支护结构的长期受力。
最后,在钢板桩施工与土方开挖配合过程中,还应加强现场管理与人员协调。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明确各工序的施工顺序、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技术交底和过程控制,确保各作业班组严格按照方案执行。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支护结构变形过大、基坑渗水等,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钢板桩工程与土方开挖的配合,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施工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严格的工序控制、有效的地下水管理和全过程的施工监测,能够有效保障基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为后续结构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应结合地质条件、工程特点和现场环境,灵活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钢板桩与土方开挖之间的协调配合达到最优效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