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区的钢板桩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深度的确定是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土层多为软土、淤泥质土和砂层,地下水活动频繁,因此在基坑开挖前,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降水深度,以确保基坑施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基坑降水深度的确定首先应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分析。地质勘察报告中通常会提供地下水位的初始高度、土层的渗透系数、含水层的分布情况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是确定降水深度的基础依据。广州地区的地下水位一般在地表以下1~3米之间波动,具体数值需根据工程现场的实际测量结果确定。在钢板桩支护结构施工中,若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若未有效降低,极易引发基坑涌水、流砂、边坡失稳等工程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周边建筑物沉降或坍塌。
其次,降水深度的确定还应考虑基坑的开挖深度及支护结构的形式。钢板桩作为常用的基坑支护结构,其施工深度通常与基坑的开挖深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降水深度应控制在基坑底面以下0.5~1.0米之间,以确保基坑底部处于干燥状态,便于后续结构施工。例如,若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为6米,且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以下2米,则降水深度应达到基坑底以下0.5米,即总降水深度约为6.5米。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地下水对基坑底面的侵蚀作用,同时减少土体的含水量,提高地基承载力。
此外,降水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降水深度的确定。在广州地区的工程实践中,常用的降水方法包括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深井降水等。不同的降水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土层条件和降水深度要求。例如,轻型井点降水适用于渗透性较好的砂土、粉土等地层,降水深度一般不超过6米;而深井降水适用于渗透性较差的粉质黏土或淤泥质土,降水深度可达10米以上。因此,在确定降水深度的同时,必须结合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降水方式,并进行降水系统的布置与计算。
降水深度的确定还需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广州城市密集,地下管线复杂,邻近建筑物较多,因此在降水过程中必须避免因地下水位下降过快或范围过大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问题。通常应通过设置回灌井、调整降水速率、控制降水范围等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施工中,还应通过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动态调整降水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在具体工程实践中,降水深度的计算通常采用水文地质公式进行估算。例如,采用稳定流理论中的Dupuit公式或非稳定流理论中的Theis公式,结合现场抽水试验数据,计算出降水井的布置间距、单井出水量、总排水量等关键参数,从而确定合理的降水深度。广州地区由于地下水系统复杂,建议在正式施工前进行现场抽水试验,获取第一手数据,以提高降水深度计算的准确性。
最后,降水深度的确定还应结合施工周期和季节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降水量大,地下水补给充足,因此在雨季施工时,应适当增加降水深度,并延长降水时间,以确保基坑在施工期间保持稳定。同时,应制定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雨水倒灌入基坑,影响施工安全。
综上所述,广州地区钢板桩工程施工中基坑降水深度的确定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支护结构形式、降水方式、周边环境以及施工周期等多个因素。只有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降水深度,并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才能确保基坑施工的安全、高效进行,为整个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