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地区的钢板桩工程施工中,基坑开挖顺序的合理安排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在钢板桩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开挖顺序,以确保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防止土体坍塌、涌水、边坡失稳等工程事故的发生。
首先,钢板桩施工与基坑开挖是密切相关的两个工序,通常在钢板桩完成打设并形成封闭支护体系后,才能进行基坑土方的开挖。在实际操作中,应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基本原则,确保支护结构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土方作业。
基坑开挖一般采用分层、分段、对称、平衡的原则进行。分层开挖是指根据钢板桩支护体系的设计深度,将整个基坑分为若干层,逐层向下开挖。每一层的开挖深度应控制在支撑结构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米。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土体侧向压力,防止钢板桩变形过大。
分段开挖则是指将整个基坑划分为若干施工段,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开挖。这种方式适用于基坑面积较大、工期较长的项目。分段开挖可以减少大面积土体一次性卸载带来的应力释放,从而降低支护结构受力突变的风险。此外,分段开挖也有利于组织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合理调度,提高施工效率。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优先开挖基坑中部区域,再逐步向四周扩展,形成“中心岛式”开挖方式。这种开挖顺序可以有效利用中部土体作为临时支撑,增强钢板桩支护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有利于地下水的集中排放,减少基坑边坡的水压影响。
对于设有内支撑的钢板桩支护结构,在开挖至支撑标高后,应立即进行支撑系统的安装,待支撑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继续向下开挖。支撑系统的安装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确保连接牢固、受力均匀,防止因支撑失效而导致钢板桩位移或基坑坍塌。
在广州地区的软土或高水位地层中,基坑开挖还应结合降水措施进行。通常采用井点降水或深井降水的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压力对支护结构的影响。降水应在开挖前至少提前一周进行,以确保土体固结,提高开挖效率和安全性。
在整个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钢板桩位移、土体沉降、地下水位等关键参数的监测。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开挖顺序和施工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钢板桩明显倾斜、土体裂缝、地下水渗流加剧等,应立即停止施工,组织专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此外,施工期间还应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机械设备与钢板桩支护结构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因机械振动或荷载作用导致支护结构失稳。土方运输车辆应按照指定路线行驶,避免对支护结构造成额外压力。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在具备条件后尽快进行回填作业,以减少支护结构长期暴露的风险。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支护结构的工程,应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如设置排水沟、加强监测频率等,确保支护体系在整个施工周期内的安全稳定。
综上所述,在广州地区的钢板桩基坑工程施工中,合理的开挖顺序不仅关系到施工效率,更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科学制定分层、分段、对称的开挖方案,结合有效的支护、降水和监测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施工风险,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人员安全。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工程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并严格执行,以实现安全、高效、优质的施工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