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各类土木工程、基坑支护、河道护岸及临时围堰等施工场景中,拉森钢板桩因其高强度、可重复使用、施工便捷等优势被广泛应用。然而,要确保拉森钢板桩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范的施工流程。任何一个关键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结构失稳、漏水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全面了解并掌握广州地区拉森钢板桩施工的完整流程至关重要。
一、前期准备与现场勘察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项目成功的基础。首先需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建筑物分布以及地下管线情况。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软土地基较为普遍,因此特别需要关注土层承载力和渗透性。通过地质钻探和数据分析,确定钢板桩的选型(如U型或Z型)、长度及入土深度。同时,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确保符合广州市建设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
二、测量放线与定位
在完成方案设计后,进入现场测量阶段。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或GPS设备精确放出钢板桩的轴线位置,并设置控制点和标高基准点。为保证后续打桩的直线度和垂直度,通常每隔10~15米设立导向架或导梁。特别是在城市密集区域,必须确保放线精度,避免侵占相邻建筑红线或影响既有设施。
三、导向架安装与临时支撑设置
导向架的作用是引导钢板桩按预定方向沉入土体,防止偏移和倾斜。一般采用H型钢或工字钢焊接成框架结构,固定于地面或临时平台上。在广州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导向架基础需做防沉降处理,必要时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增强稳定性。同时,在深基坑工程中,还需提前布设第一道内支撑或锚索系统,确保整体结构受力均衡。
四、钢板桩施打
施打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环节。常用设备为履带式打桩机配合振动锤,利用高频振动减少土壤阻力,实现高效沉桩。施工时应从一角开始,逐根连续插打,保持锁口对接严密。每打入一根桩后,需立即检查其垂直度和标高,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对于硬质砂层或孤石地层,可能需要预钻孔辅助沉桩。值得注意的是,广州部分地区存在较厚的淤泥层,容易引发“溜桩”现象,此时应控制下桩速度,避免一次性沉入过深。
五、锁口密封与止水处理
由于拉森钢板桩之间通过锁口连接,虽有一定防水能力,但在高水压环境下仍可能出现渗漏。为此,必须在锁口处涂抹专用止水材料(如沥青胶泥或膨润土密封条),并在合拢段重点加强密封措施。对于重要工程,还可结合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形成复合止水帷幕,提升整体抗渗性能。
六、基坑开挖与支护体系安装
钢板桩封闭成型后,方可进行分层开挖。每次开挖深度不宜超过1.5米,随挖随装内支撑或锚杆,确保墙体受力均匀。在广州地铁、地下管廊等深基坑项目中,常采用多道钢支撑体系,支撑间距和预加轴力须严格按照设计执行。同时,应布设监测点,实时跟踪桩体位移、支撑应力及周边地表沉降数据。
七、施工期间监测与应急响应
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动态监测不可或缺。通过自动化传感器和人工巡检相结合的方式,持续监控钢板桩的变形、倾斜及地下水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如位移超限或局部漏水),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回填反压、补打微型桩或注浆加固等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八、拔桩与场地恢复
工程结束后,若钢板桩为临时结构,则需进行拔除作业。使用振动锤由两侧向中间对称起拔,避免造成地面塌陷。拔桩后留下的空隙应及时注浆填充,防止地层扰动引发沉降。最后清理现场,恢复原有地貌或移交下一工序。
综上所述,广州拉森钢板桩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程活动。只有严格执行上述八大关键步骤——从前期勘察到最终恢复,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才能保障施工安全、提升工程质量,并适应广州复杂多变的地质与城市环境条件。施工单位应强化技术交底与过程管控,确保每一个细节落实到位,真正实现高效、安全、环保的施工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