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沿海或低洼地区如广州这样的高地下水位区域,钢板桩施工常常面临严峻的降水挑战。由于广州地处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常年偏高,部分区域地下水位甚至接近地表,这给深基坑开挖、地下结构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因此,在钢板桩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降水流程与应对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钢板桩施工前必须进行详尽的水文地质勘察。通过钻探、抽水试验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明确场地的含水层分布、渗透系数、地下水补给来源及水位变化规律。这些数据是制定降水方案的基础。在广州地区,常见的含水层多为砂层或粉细砂层,渗透性较强,容易形成动水压力,若不加以控制,极易引发基坑涌水、流砂甚至坍塌等事故。
在确定了水文地质条件后,应结合工程特点设计合理的降水系统。常用的降水方法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降水以及深井降水等。对于深度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管井或深井降水方式。在钢板桩围护结构封闭后,可在基坑内部布置降水井,形成“内降外挡”的模式,有效降低坑内水位,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井点布置需根据基坑形状、尺寸及土层渗透性进行优化,确保降水均匀、稳定。
降水施工流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降水井的成孔与安装。采用钻机成孔后,下放滤水管并回填砾料,确保良好的透水性和防砂效果。第二阶段是洗井与试抽。洗井是为了清除井壁泥皮和堵塞物,提高井的出水能力;试抽则是检验降水系统的运行效果,观察水位下降速度和稳定性。第三阶段是正式降水运行。在此期间,需建立全天候的水位监测系统,实时记录坑内外水位、出水量及水质变化,并根据监测数据动态调整抽水速率,避免过度降水导致地面沉降。
针对广州高地下水位的特点,还需采取一系列特殊应对措施。首先是加强钢板桩的止水性能。可选用锁口密封性能优良的拉森钢板桩,并在接缝处注浆处理,必要时采用双排桩或与水泥搅拌桩、旋喷桩组合形成复合止水帷幕,增强整体抗渗能力。其次,应重视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高频率抽水可能导致邻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或地下管线变形,因此必须设置沉降观测点和地下水位监控点,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回灌或减缓抽水等应急措施。
此外,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如台风或强降雨季节,地下水补给量剧增,原有降水系统可能难以维持稳定水位。此时应提前准备应急排水设备,增设临时泵站,并与市政排水系统联动,确保雨水能及时排出,防止基坑积水。同时,施工现场应配备备用电源,保障降水设备持续运行,杜绝因停电导致水位回升的风险。
最后,降水工程结束后仍需注意后续处理。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并具备抗浮能力后,方可逐步停止降水。停抽后应继续监测水位回升情况,评估对结构安全的影响。对于长期保留的降水井,应做好封井处理,防止地下水沿井筒上涌造成隐患。
综上所述,在广州这类高地下水位地区进行钢板桩施工,必须将降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从前期勘察到方案设计,从施工实施到后期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细把控。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选型、严密监测和动态调控,才能有效控制地下水,保障基坑安全,确保整个工程顺利推进。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化监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将在未来降水工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与安全性。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