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尤其是在深基坑支护、河道围堰、地下管廊等工程中,钢板桩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使用、强度高等优点被广泛采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钢板桩锁口连接处常因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操作不当或材料本身缺陷等原因出现漏水现象,严重影响基坑安全和周边环境稳定。特别是在广州这类地下水位高、土层含水量丰富的地区,钢板桩锁口漏水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止水处理,已成为施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首先,需要明确钢板桩锁口漏水的主要原因。常见原因包括:锁口未完全咬合、锁口内部存在泥沙或异物阻碍密封、钢板桩变形导致接缝不严、以及长时间浸泡造成锁口腐蚀等。在广州地区,由于软土层较厚、地下水活跃,若施工前清表不彻底或沉桩时垂直度控制不佳,极易造成锁口错位,从而形成渗水通道。因此,在施工前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从源头上减少漏水风险。
在正式施工前,应对进场的钢板桩进行全面检查,确保锁口无变形、无锈蚀、无焊渣残留。对于轻微变形的锁口,应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校正;对于严重损坏的桩体则应予以更换。同时,在施打前可在锁口处涂抹止水材料,如热熔沥青、专用锁口 grease 或膨润土密封膏,以增强锁口的密封性能。这一预处理措施在广州多个地铁站点及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中已被证明能显著降低初期渗漏概率。
钢板桩沉桩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垂直度与对接精度。建议采用导向架辅助定位,确保每根桩都能准确插入并与其他桩体紧密咬合。在软土地基区域,可考虑先进行预钻孔或注浆加固,防止沉桩时产生过大扰动而导致锁口松动。此外,沉桩顺序也需科学规划,通常采用“间隔跳打”方式,避免应力集中引起已打入桩体位移。
当钢板桩合拢后,若发现锁口存在轻微渗水,可采取以下几种补救措施。第一种是高压注浆法。通过在渗漏点附近钻孔,埋设注浆管,然后注入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或聚氨酯化学浆液。这类浆液具有凝结快、渗透性强、遇水膨胀等特点,能够迅速封堵微小缝隙。在广州某临江商业综合体基坑工程中,施工单位即采用聚氨酯注浆对多处锁口渗点进行封堵,24小时内基本实现无明水渗出。
第二种方法是外部包裹止水带。对于集中渗漏区域,可在钢板桩外侧设置环形或条状止水带,常用材料包括橡胶止水条、膨润土防水毯或 PVC 复合膜。施工时需先清理桩身表面浮泥,再用钢箍或锚钉将止水材料固定于锁口位置,最后在外围回填黏土或水泥土进行压实封闭。该方法适用于临时性应急处理,尤其适合工期紧张、无法停机整改的现场。
第三种则是内侧引流+封堵结合法。在基坑内部,沿钢板桩墙面设置排水沟或集水井,将渗漏水有序引导至抽排系统,避免积水浸泡影响结构安全。同时,在渗漏点内侧使用快干水泥、环氧树脂砂浆等材料进行局部封堵。此法虽不能完全杜绝渗水,但能有效控制水量,保障后续结构施工顺利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若漏水严重且上述方法难以奏效,可能意味着整体止水体系存在问题,此时应考虑增设外围止水帷幕。例如,在钢板桩外侧施工一排高压旋喷桩或三轴搅拌桩,形成连续的止水屏障,从根本上切断地下水补给路径。这种组合式支护结构在广州珠江新城多个超深基坑项目中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防渗效果。
最后,施工完成后仍需加强监测与维护。应安排专人定期巡查桩体连接处,利用目测、听声、湿度检测等方式判断是否有新增渗漏点。同时配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和墙体位移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综上所述,钢板桩锁口漏水问题在广州地区的施工中虽较为常见,但只要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过程控制到后期维护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采取科学合理的止水措施,完全能够实现有效防控。关键在于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结合现场实际灵活应用多种技术手段,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同步推进。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