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桩施工支撑预紧力施加流程,广州规范要求

发布时间:2025-09-30

在城市基坑工程中,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层的深基坑支护。特别是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周边环境敏感,对钢板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支撑预紧力的施加是确保支护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根据《广州市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T 15-226-2021)及相关地方技术标准,钢板桩施工中

在城市基坑工程中,钢板桩作为一种常见的支护结构形式,因其施工便捷、可重复利用、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软土地层的深基坑支护。特别是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位较高、周边环境敏感,对钢板桩支护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支撑预紧力的施加是确保支护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根据《广州市深基坑工程技术规范》(DBJ/T 15-226-2021)及相关地方技术标准,钢板桩施工中支撑预紧力的施加需遵循严格的流程和控制标准,以确保基坑安全。

首先,在支撑系统安装前,应完成钢板桩的打设及冠梁或围檩的施工。钢板桩打入设计深度后,需进行垂直度、入土深度及闭合性检查,确保整体结构稳定。随后,在设计标高位置安装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对于采用钢支撑的体系,通常使用钢管支撑配合活动端千斤顶进行预应力施加。支撑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初步连接固定,避免在施加预紧力过程中发生偏移或失稳。

根据广州规范要求,支撑预紧力的施加应在基坑开挖至支撑设计标高以下500mm范围内及时进行,原则上“先撑后挖”,严禁超挖。预紧力施加前,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审批。方案中需明确预紧力的设计值、分级施加步骤、监测要求及应急预案。同时,现场应配备经过标定的压力表和千斤顶设备,确保加载精度符合规范要求。

预紧力施加过程应采用分级加载方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预紧,施加设计预紧力的30%~50%,用于消除支撑构件之间的间隙,使支撑系统初步受力;第二阶段为正式加载,逐步加至设计值的80%~90%,期间应观察支撑轴力、围护结构变形及周边地表沉降情况;第三阶段为最终锁定,将预紧力加至设计值,并通过支撑端部的锁定装置(如楔形块或螺母)进行固定,防止应力损失。

在整个施加过程中,必须同步开展监测工作。依据广州规范,监测项目包括支撑轴力、钢板桩侧向位移、地表沉降、邻近建筑物变形等。监测频率在预紧力施加期间应加密至每小时一次,确保数据实时反馈。一旦发现支撑轴力异常增大或围护结构位移速率加快,应立即停止加载,分析原因并采取补强措施。必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如增设临时支撑或回填反压。

此外,广州地区特别强调对地下水控制与支撑系统的协同管理。由于软土具有流变特性,长期荷载作用下可能发生徐变变形,导致支撑预应力逐渐损失。因此,规范要求在基坑暴露期间定期复测支撑轴力,当实测轴力低于设计值的85%时,应进行补张拉。补张拉操作应遵循原施加流程,避免突然加载造成结构冲击。

在施工组织方面,广州规范还明确了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施工单位负责预紧力的具体实施与记录,监理单位负责全过程监督与验收,设计单位应对关键工况提供技术支持。所有施加过程应形成完整的施工日志,包括加载时间、油压读数、千斤顶编号、操作人员信息及监测数据,作为后期质量追溯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地质分区(如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残丘台地区等),广州规范建议根据土层性质调整预紧力施加策略。例如,在淤泥质土层中,宜适当提高初始预紧力以抑制早期变形;而在砂层中则应控制加载速率,防止扰动引起局部失稳。

综上所述,钢板桩施工中支撑预紧力的施加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强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广州地方规范的技术要求。从前期准备、分级加载、实时监测到后期维护,每一个环节都关系到基坑的整体安全。只有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精准的设备控制和严密的监督管理,才能确保支撑体系充分发挥其挡土止水功能,保障深基坑工程顺利推进,最大限度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随着智能化监测与自动化张拉技术的发展,支撑预紧力的控制将更加精细化,进一步提升广州地区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水平与施工效率。

18665609899 CONTACT US

公司:湖南翔之乐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联西社区凯旋城住宅小区4栋906号

Q Q:2815047754

Copyright © 2022-2025

湘ICP备2025127619号-1

咨询 在线客服在线客服 电话:18665609899
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