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吊点设置是确保整个吊装作业安全、高效进行的关键环节之一。特别是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周边环境密集以及对施工安全的高标准要求,必须严格遵循《广州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地方吊装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地进行吊点设计与布置。本文将系统阐述拉森钢板桩施工中吊点设置的具体流程,并结合广州地区的吊装管理要求,分析关键控制要点。
首先,在进行吊点设置前,必须完成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现场勘查。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明确拉森钢板桩的型号、长度、重量及截面特性,通常常见的拉森Ⅳ型钢板桩单根长度可达12~18米,重量在1.5~3吨之间。依据构件的重心位置和结构受力特点,初步确定吊点数量与位置。对于较长的钢板桩,一般采用双吊点或三吊点起吊方式,以减少起吊过程中的弯矩和变形风险。
根据广州地区现行的吊装技术规程,所有吊点的设计必须经过结构验算,确保其满足强度、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的要求。吊点可采用焊接吊耳或专用夹具形式,若采用焊接吊耳,必须由持证焊工按照《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进行施焊,并进行外观检查和必要时的无损检测。吊耳材质应与钢板桩主体材料相匹配,常用Q235B或Q355B钢材,其尺寸需通过计算确定,确保在最大起吊荷载下不发生剪切、拉伸或撕裂破坏。
接下来是吊点位置的精确确定。以双点吊装为例,理想的吊点位置应位于距桩端约0.207L处(L为桩长),这样可以使起吊过程中跨中弯矩与吊点处负弯矩基本相等,实现受力最优化。实际操作中,可在钢板桩上用油漆标出吊点中心线,并复核对称性与距离准确性。对于超过15米的长桩,建议采用三点吊装,中间为主吊点,两端为辅助吊点,主吊点位于中点,辅吊点距端部约1/6桩长,提升时先由辅助吊点受力,待桩体竖直后再转移至主吊点完成插打。
在广州地区的施工现场,还需特别注意周边环境因素对吊装作业的影响。根据《广州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在城市建成区进行起重吊装作业,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方案中应包含吊机选型、作业半径、地基承载力验算、吊索具配置及应急预案等内容。吊点设置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整体吊装工艺协调一致。
在具体施工阶段,吊点连接完成后,须由专职安全员和监理工程师共同验收。重点检查吊耳焊接质量、螺栓紧固情况(如使用夹具)、钢丝绳与卸扣的匹配性等。所用吊索具必须具备合格证,并定期检验,严禁使用断丝、磨损超标的钢丝绳。同时,应采用平衡梁或扁担梁结构避免钢丝绳直接摩擦钢板桩锁口,保护构件完整性。
吊装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十不吊”原则,尤其是在大风(6级以上)、暴雨、视线不清等恶劣天气条件下禁止作业。指挥人员须持证上岗,使用标准手势或对讲设备统一协调。起吊时应缓慢提升,离地100~200mm后暂停,观察构件平衡状态及吊点受力情况,确认无异常后再继续上升。
最后,完成插打后应及时拆除吊点装置。若为焊接吊耳,应使用气割切除并打磨平整,不得遗留尖锐突起,以免影响后续接头连接或造成人员伤害。所有拆除下来的吊具应分类存放,定期维护保养。
综上所述,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吊点设置是一项技术性强、安全要求高的工作。在广州这样的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更应强化全过程管控,严格落实地方吊装规范和技术标准。只有从设计、制作、安装到拆除各个环节都做到精细化管理,才能有效防范起重伤害事故,保障工程顺利推进,实现安全与效率的双重目标。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