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改造过程中,钢板桩施工因其良好的止水性和支护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基坑支护、河道整治、地下管廊等工程中。然而,在广州这类历史悠久的老城区进行钢板桩施工时,地下环境复杂,障碍物众多,若处理不当,极易导致施工受阻、设备损坏甚至安全事故。因此,科学、系统的障碍物清理流程成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的关键环节。
广州老城区建筑密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且存在大量历史遗留构筑物,如旧基础、废弃管道、混凝土块、石料堆等。这些障碍物不仅影响钢板桩的正常打入,还可能对周边既有建筑造成扰动。为此,在施工前必须制定详尽的障碍物清理方案,并严格执行以下流程。
第一阶段:前期调查与资料收集
施工启动前,首要任务是全面掌握施工区域的地下情况。应联合市政、电力、通信、水务等相关单位,调取地下管线图、地质勘察报告及历史建筑档案。同时,利用物探技术(如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对施工区域进行扫描,识别潜在障碍物的位置、深度和性质。对于无法通过图纸确认的区域,应进行局部试挖验证,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此外,还需对周边建筑物进行结构评估,了解其基础形式与沉降敏感度,为后续施工参数设定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障碍物分类与处置策略制定
根据调查结果,将地下障碍物分为三类:可清除型、可避让型和需特殊处理型。
针对不同类别,制定相应的清除工艺和应急预案。例如,对于深埋的旧基础,可采用液压破碎锤配合小型挖掘机进行分层破除;对于金属障碍物,则使用磁力探测仪定位后,用氧割或液压剪断设备处理。
第三阶段:现场清理作业实施
清理作业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开展。首先设置施工围挡和警示标志,隔离作业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对于浅层障碍物(一般指地表下3米以内),可采用小型机械开挖,边挖边检,避免盲目作业。对于深层障碍物,则需结合导向钻进或垂直钻孔方式,精准定位后逐段清除。
在老城区狭窄街巷中,大型设备难以进入,应优先选用微型挖掘机、手持式破碎机等灵活设备。同时,注意控制振动和噪音,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对于临近既有建筑的区域,应采取跳段施工、分层开挖、实时监测等措施,防止地层扰动引发沉降或裂缝。
第四阶段:过程监控与动态调整
障碍物清理并非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应贯穿整个钢板桩施工周期。在每根钢板桩施打前,均需再次核查该位置是否存在新增或遗漏障碍。可借助CCTV管道检测、超声波探测等手段进行复核。
同时,建立现场巡查制度,由技术人员每日记录清理进度、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一旦发现未预见的障碍物,立即暂停施工,组织专家会商,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风险可控。
第五阶段:环境保护与文明施工
广州老城区人口密集,环境保护要求高。清理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分类堆放,严禁随意倾倒。对扬尘较大的作业,应配备雾炮机或洒水车进行抑尘。废水排放需经沉淀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避免污染周边水体。
此外,应加强与社区沟通,提前发布施工公告,公布作业时间与内容,争取居民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综上所述,在广州老城区进行钢板桩施工,障碍物清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系统性管理工程。只有通过科学调查、分类处置、精细作业与全过程管控,才能有效规避施工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周边安全。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此类经验也将为其他历史城区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Copyright © 202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