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森钢板桩施工过程中,临时便道的修建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施工现场往往地质条件复杂、地面承载力不足,重型机械设备如打桩机、吊车、运输车辆等频繁通行,若缺乏有效的通行路径,极易造成设备陷落、作业中断甚至安全事故。因此,科学合理地修建临时便道,不仅能够保障设备安全通行,还能显著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
临时便道的修建首先应从现场勘察与规划入手。施工前需对场地地形、土质、地下水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明确便道走向、宽度和长度。一般情况下,临时便道应尽量沿施工区域边缘布设,避免干扰主体结构施工,同时保证通往材料堆放区、设备停放区和出入口的畅通。便道宽度通常设计为6至8米,以满足双向车辆通行需求,并预留一定的安全距离。对于转弯半径较大的重型机械,还需设置适当的弧形过渡段,防止车辆侧翻或刮擦。
在完成初步规划后,进入地基处理阶段。由于多数施工现场原状土承载力较低,直接铺设路面易发生沉降,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清表、换填和压实。首先清除地表植被、腐殖土及松散土层,深度一般为30至50厘米;随后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或建筑弃土进行分层回填,每层厚度控制在20至30厘米,并使用压路机进行充分碾压,确保压实度达到90%以上。对于软土地基,可考虑采用抛石挤淤、铺设土工格栅或打入木桩等方式增强地基稳定性。
地基处理完成后,进入路面结构施工阶段。临时便道的路面结构通常由基层和面层组成。基层可采用20至30厘米厚的碎石或山皮石,起到承重和排水作用;面层则根据使用强度选择不同材料。对于轻型车辆通行区域,可铺设15厘米左右的石屑或粗砂;而对于重型机械频繁通行的主干道,则建议采用钢板路面或混凝土预制块。近年来,模块化钢制便道板因其安装快捷、重复利用率高、承载能力强而被广泛应用于拉森钢板桩施工中。这类便道板单块尺寸多为2×6米,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整体结构,能有效分散荷载,防止局部沉陷。
在便道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通行能力测试。可先用中小型车辆低速通行,观察路面是否有明显变形或下沉现象,确认无异常后再逐步引入重型设备。同时,在便道两侧应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如限速牌、方向指示牌和警示灯,夜间施工时还需配备照明设施,确保行车安全。此外,安排专人负责便道的日常维护,及时填补坑洼、清理积水和排除障碍物,保持路面平整干燥。
设备通行管理是临时便道运行中的关键环节。所有进场设备应提前登记,明确其自重、轴重和通行频率,以便合理安排通行路线和时间。打桩机、履带吊等大型设备应在指定时间段内集中通行,避免与其他车辆交叉作业。在便道转弯、坡道或狭窄路段,应安排指挥人员引导,防止碰撞或拥堵。对于特别重载的设备,可通过加铺临时钢板或增加支撑点的方式局部加强路面结构,确保安全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临时便道的拆除也应纳入整体施工计划。在拉森钢板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便道上的材料和构件,恢复原有地貌或移交下一工序使用。可重复利用的钢便道板应妥善存放,以备后续项目调用,实现资源节约与环保目标。
综上所述,拉森钢板桩施工中的临时便道修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规划、地基处理、结构施工、设备通行管理等多个环节。只有在每个阶段都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注重细节管控,才能构建一条安全、稳定、高效的临时通道,为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临时便道的建设也将朝着标准化、模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工程施工的整体水平。
Copyright © 2022-2025